“人類改變的方法只有三種。一是改變時間分配;二是改變居住場所,三是改變交往的人。只有在這三個要素下,人類才會改變。最沒有意義的是,下定新的決心。”
看了以後,很有共鳴。
看了具激勵作用的書,遇上了了不起的朋友,很容易會產生“我要像XXX那樣YYY”的決心。但正如大前所說,只下定決心,是沒有意義的。改變需要行動,行動要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沒有訂下行動的時間,沒有製造有利的環境,沒有聚集適合的人,不可能有改變。
公司的turn-over rate其高,走的多是人才。而老板最喜歡的,是講述他的雄圖大計及公司未來的機遇(但基於內部缺憾,未必有能力去把握),總給同事"吹水"(激勵)多於實幹的感覺。
作為老板的,激勵士氣實屬正常,但我會想如果員工沒有往上爬的個人資產(當中包括時間資產,人脈資產,還有知識資產),而公司又沒有注意建造能夠讓員工累積資產的環境和工作方式,激勵本身並沒有意義。情況有如在鼓勵一個手部無力又要坐輪椅的人要外出透透氣,但沒有人去幫助他推動輪椅一樣。所以,另一位經營顧問本田直之亦說“個人鬥志並不是資產,所以很遺憾,其回報是零。”
我解讀大千的說話成人類要改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中文隨說是“天”時,但時間的運用基本上都是能自己控制,無需聽天。要改變時間的分配,需要訂立新目標和使用適當的管理工具。目標告訴你你應在什麼事情上花時間,工具(PDA,手帳)讓你能可視化時間的使用情況,因而使你能監察你是否著實的在改變。如果你所用的工具,不能時刻提醒你你的目標,計劃,和實績進度,和三者的關係,那麼那就是個不好的工具。
對於個人,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地利。我住過幾個地區,發現每一個地區的人文景觀和社區特色都有明顯分別。不知不覺間,你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配合環境。如現時居住的大廈有一道大鐵門,住客經過大門,如發現身後有同樣要外出的住客,即使是不認識的,都會拉著門讓後面的人先出;碰到樓下的保安員,也多會說聲早晨。住久了,也就養成了做gentleman的習慣。
簡單說,沒有input也就沒有output, 沒有big impact也就沒有big changes。搬家,改變居住的場所,是很大的改變,它改變你的生活節奏和財政,甚至是與家人的關係;住什麼地方,也是很大的決定。所以搬家是很有效的刺激你改變的triggering factor。
在香港,人們考慮租樓和買樓,全都考慮財政因素,總覺幫人供樓是不好的,沒有人考慮居住場所和個人的相互影響。我認為在幫人供樓的同時,你是在製造刺激自己成長和訓練個人適應能力的地利,在年輕和經濟許可的的情況下,幫人供樓和多搬家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關於與人的交往,正在思考當中,日後再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