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社長小姐的睡寶寶

今天讀石渡美奈社長的文章,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很多幾十歲人都仍舊喜愛和公仔一同睡覺的人(而且還不害羞的告訴別人)。

石渡社長家的小熊很有趣,只要按他的手,他便會一面打鼾一面上下活動肚腩,裝出睡覺的樣子。只要一見到他,便什麼煩惱都會忘記得一乾二淨。

用港女潮語說,這個小熊真是cutie die!!!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IDEA #244:廟宇連篇

睇姐姐一文所說,對於時事我一向都是先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然後待事件告一段落以後才去評論。不過,面對社會上一些不理性的討論,又想表達一下意見。

今天城市論壇 節目便就興建高鐵進行討論。討論的重點似乎是高鐵總站應該興建在什麼地方。政府遂意在西九龍,某些民間組織則認為安排嚴重影響某些居民的生活,堅持應該以元朗錦上路作為總站。台上正方引述專家意見和立法會討論結果,指出總站設在市中心是必須的;反方則主要是以影響弱勢社群生活為理由,加以反對。

對於此問題,我的看法很簡單,就是那個方案最符合事情的目的和大多數人的利益,那個方案就是好。

建高鐵的目的若是為了透過成為交通樞紐,提高往返內地的便利程度,籍此增加商業往來、創造財富,那麼總站建在市中心,必然比建在城市邊沿能滿足項目的目的。而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屬無可避免。至於受影響的是什麼階層的人,並不是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記得北京興建奧運場館,一位業主被逼搬家,他只說了一句像是“國家要建設,我們只能犧牲一下的話。有時,大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只有犧牲。我們能做的,只是減少犧牲和不作無謂犧牲。如經研究後認為西九龍是最佳地點,那就再那裡興建好了。

節目臨完畢時,一位中學女生質疑如果西九龍能夠建成市中心(因為專家說總站得建在市中心),那麼為什麼不能將元朗變成市中心,是不是政府沒有能力?

玩弄激將法,實在是不盡理性。市中心的一項重要定義就是該地區必須位於城市的中央部分(“commercial and geographic heart of a city”)。也就是說就算西九龍現時的交通設施未能完全滿足日後鐵路完工後的需要,它仍然是最符合需要的地區。即使將元朗變成市區一般,它地理上仍舊不是市中心,仍不符合高速鐵路總站要位於市中心的要求。

該名學生將一個絕對的概念(位於城市中部是“市中心”的必要條件)當成一個相對概念來理解(有城市設施的就是市中心),也就犯上了邏輯學上的“類比錯誤”(也就是偷換概念),基本上可以不用理會她的問題。

其後,午間新聞報導說最近有很多有關不良營銷手法的投訴。不良營銷手法之所以能夠行得通,部分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的思考均缺乏邏輯所致。

記得大學時期被騙到一家層壓式推銷公司,被一群人不停洗腦。但由於他們的論點嚴重缺乏邏輯,所以最終他們不得不讓我回家。那時,我只問了兩道問題:
  1. 點解咁多野唔賣,你賣香氛?香氛的市場規模應該不能支持你所說的生意規模。
  2. 你說一個月能賺三十萬,你沒有生產又沒有投資,你解釋一下你那三十萬是怎樣來的?
由於他們不能夠指出自己的問題,所以只能“O曬嘴”。亦由於問題打擊的是層壓式公司的必然弱點(不能賣太高價的商品,因為他們根本不是賣產品;只有上層的人可以月賺三十萬,大部分人都是虧損),所以沒有任何層壓式推銷公司能夠合理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既然你不能說服我你那裡有商機,我當然不“投資”!

所以,凡事能掌握其本質(基建的本質是為了大部分人的長遠幸福;層壓式推銷的本質是讓大部分人虧損小部分人得益),也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討論上,也不會容易上當。


=====
後記:

上週完成產品的更新資訊文件(Release Notes)後給上司過目,怎料其評語是:“寫曬D bugs出來好似講到D產品好多問題咁...” 然後我質疑“這工作的目的不就是要告訴客戶有什麼問題已經解決進而讓他們安心嗎?如何能不說問題又能告訴別人問題已經解決呢?”

做事不想事情的目的,思考不清晰,怎能不妙語連篇呢?

分享一個不錯的關於思考方法的網頁: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現在可以訂閱錄音室了


今晚新增了FeedBurner Powered的訂閱鏈接(就在左面),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錄音室Fans!!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IDEA #243:八公

意外地,又再收到Yahoo知識寄來通知當選分類高手的通知信。高手談不上,只是用心感受後道出己見而已。

即使是別人的問題,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又會怎樣做”,也是充實人生經驗的好方法。每個人能接觸的有限,連別人的問題都當成是自己的問題,也就能學得更多。做八公八婆,不一定不好。

處理別人的問題也好、自己的問題也好,合理(reasonable)公義(righteous)最重要。

今早第一次處理一項新routine job,發現沒可能在限時內滿足“又要快又要客戶看得明白”的願望。基於“寫文件浪費程序員時間”這一信念,單是從有關人士口中收集資料也得花一天半日,長久下去負擔很重。將說明文件的編寫工作不停推遲,然後怪責員工不達標,是輸打贏要的做法,需要制衡。

經理說要OT,我說基於不合理資源預算的OT,絕不奉陪。經理的責任是helping subordinate to perform,而不是傳遞上頭的不合理期望。聖經說越怕死的越是死得快,行事公義的才是“生”。所以得主動調節高層對工作的定義和期望,最終還是以客戶能否得益為前提。真的要生孩子的,也就得等十個月,就是那麼簡單。

下班,致電問候感情一度發生問題的友人。

友人男友對其感情轉淡已有一段時間。雖然如此,仍舊答應會和她一同生活下去。欣賞男方的坦率和忍耐,亦希望他們能找到新的相處方式。

對於男友的轉變,友人積極面對,同樣值得欣賞。不過,漫無方向地調整自己,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與愛人相處也好、與老闆相處也好,知道對方最想要的是什麼很重要。幸運的話,你會遇上一個懂得表達的人。可惜大部分人都無法清楚說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不同時候說不同的話),所以只能透過個人智慧和心思去推測。

根據友人引述男友的說話推測,感覺男方不是對其“感情轉淡”,而是隨著人漸成熟,不再喜歡性格可愛,就如野田妹一樣的女孩子。他需要的,是一位成熟、踏實、能獨立面對自己問題的女性,作為其終身伴侶。對在感情上對自己太過倚賴的女孩感到厭倦、感到壓力,是很自然的事。

感情發展,一般都是由感性往理性轉移。起初吸引人的多是外在,到談婚論嫁了,還是不得不考慮實用性。伴侶能否自己照顧好自己,能否分擔生活上的挑戰,能否尊重兩人獨立的存在,比其他感性或肉體上的特質更加重要。

所以,建議友人找一個成熟的女性作為role model,多想“如果我是她,我會如何做”,也就能慢慢找到新的可能性。對方看到你的轉變,說不定會重新欣賞你,也會給彼此的關係帶來一點新鮮感。

現代人處理感情的方式,總給我像是看電視、電影、小說的感覺,並不是事情的合理進行方式。激情,只會引來激烈的(床上)行動、強烈的占有欲和歷久不愈的傷痕,談不上是“喜歡”,更不是“愛”。

愛人是你親密的另一半,有如衣服。遇上到喜歡的衣服,你會激烈的將其撕破,又會每天穿著它,連清洗的機會都不給與嗎?好好收藏,不時穿穿,小心不要弄破,才是喜歡和愛惜。



========
後記:

在公司工作,因為畏懼老板而硬著頭皮做出不合理、損害別人的事,是經常遇到的情況。將上頭的壓力轉嫁到下屬身上,亦是很多管理者的自然反應。

聖經教導,人要改變的第一步是認錯;“先認罪的才能悔改”,在邏輯上亦是必然的。一面說說老板不是,一面跟著他的方法照做,只是在“發神經”,不是解決問題。透過控制行動的結果,告訴對方他的想法有所不足、有所缺漏,才能慢慢將人改變過來。

沒有人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但任何人都可以影響另外一個人的決定。凡事秉持公義,不一定使你受歡迎,但“你渡過江河的時候,水必不淹沒你;你從火中行走的時候,必不會燒傷;火焰也不會在你身上燒起來”。

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IDEA #242:二十八位


根據CNN Money報道,Technical Writing在最受歡迎的50個工作中排名28。

能夠榜上有名,是好事;如若報道所預測,未來十年的成長率加高達20%的話,這是頗有前景的工作。

不過,如果排名十八的律師都買不到樓,那麼排名28要買樓就有點難度了... 當然,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在香港生活、在香港買樓... 有貨交,起邊度做唔好呢?

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IDEA #241:如果我是將軍

新產品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更有客戶在投訴信中直指產品是垃圾,不是升級而是降級,是我見過最真實的投訴信。

面對指責,大將軍再度出動特強Ego,報以一句:“鬧佢都要繼續用架啦”。此般回應,還說公司的價值觀是“以顧客的心為心”?短短幾個星期,便充分反映了人性的黑暗。作為教徒的他,亦失見證。在此僅求多行不義之人最終自斃收場,盡早結束客戶的噩夢。

週三,又是購書時間。喜歡博覽群書,同一主題的書購N本,不是有錢沒有地方花,而是一人之見不可信,但眾人均認同的,就不能不去正視。

購來兩本非常應景的書,一本由松下幸之助口述,出版社編寫,題為“當社長的人都應該知道的事”;另一本由日本電訊大王宋文洲(中國人,Softbank前主席)所著,指出弱雞公司的47項問題。情況如之前讀的兩本書(由本田直之和竹田陽一所寫)一樣,裡面所說的問題,公司命中率超越八成...



顧問公司CEO說的問題,命中八成
中小企業顧問說的問題,又命中八成
大集團老板說的問題,再中八成
老前輩說的道理,有八成你都沒有了解

如果80/20法則不適用,那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繼續多行不義,用心支援爛產品?直接告訴客戶你買錯了?強迫將軍面對現實?罷免將軍?還是棄車保命?

如果我是將軍,讀到松下先生以下的訓勉,我會感到萬分慚愧
  • 社長應時刻自我斥責和反省
  • 應用“心耳”去聆聽社員的意見
  • 死的時候要覺悟自己就死
  • 不要扼殺社員的勞動成果
  • 要用謙虛、不帶偏見的心去下判斷,然後說服對方,不要走“精面”
  • 腳踏實地,不走危險的路
  • 組織為人而立,而不是人為組織而生存
  • 堅守對客戶的承諾
  • 寧可少賺錢,不要損害別人
  • 社長應該是最憂心的人
  • 一個人的價值在你使用他時才可以體現出來
  • 要從心裡面感謝你的員工為公司所盡的努力

如果我是將軍,知道原來這些就是引致公司體弱的問題,我會面壁三天,好好思考如何盡快改變:
  • 為員工數目感到自豪(不要發大公司夢)
  • 叫員工要努力、堅持和團結
  • 每年都要提升營收目標,計劃越想越大(季度業績頂多500萬時,年度目標要四千萬,這是什麼數學?)
  • 與員工吃飯出公數(簡稱“孤寒”)
  • 空談理念,沒有實踐(以顧客的心為心,然後鬧都要用)
  • 不准員工說真話(“你不適合我們的文化”)
  • 將家庭成員放在公司裡(我永遠都唔會抄我老婆,點oY?)
  • 社員會在公司外說公司壞話(就是我這些好員工)
  • 多靚仔靚女(真的很多)
  • 很多業務只有特定的員工懂得做
  • 很多assistant XX, assistant YY職位(升極都係assistant)
  • CEO不親自擔任銷售(你自己sell sell看!)
  • 沒有努力開拓新市場(唔比錢,但要有result)
  • 不停要推出新產品(等於不停要吊針一樣)
  • 追從潮流(Google做什麼照跟,但沒有人多錢)
  • 管理者揾員工笨(你sell,你聽電話,sell唔到係你的問題)
  • 管理者不親自接待顧客
  • 只談大方向,無法說出具體執行方法(大picture誰都知)
  • 員工不跳槽(唔交都無人理,又有人工出)
  • 很多CC電郵(怕死,不敢下決定)
  • 會議不停增多(高層會,銷售會,聯歡會,互片會)
  • 同樣的做法維持三個月以上(我地文化係咁)
  • 辦公室清淨
  • 員工數目急增(唔夠地方用,要新office)
  • 名目不明、定義不清的部門增加(總督夫人特派Dept. of Sales without Commission,中央政治部)
那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

流水才能不腐,永遠由家屬擔任要務的公司
沒有將來可言

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音樂甜品 #32:由今時直到永遠(Now and Forever)

上一次錄製此曲,是四年前的某天。如音樂甜品#11中所回顧,此曲見證了舊居由一間普普通通的民居,慢慢演變成為家庭錄音室的過程,同時亦記錄了那個時候技術的幼嫰。

四年後的今天,家、工作、器材、樂器... 一切都改變了,但心思依舊。當在充滿角力、畏懼、謊言、混亂、和冷漠的辦公室中渡過每天時,更能體會到擁有一個平靜、溫暖、充滿愛的空間,是何等的快樂。

電視中看著“三嫂”的故事,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真義。

職位,只是組織建構出來的幻想;工作內容,亦只是一個藉口。日復一日的在你的崗位上用心做你真心希望做的事,才是滿足、才有回報。停留在不能貢獻心思,每天生產爛產品、每天為野豬噴香水的地方,實在是精神折磨。


Now & forever,I will be your man,一句永遠不會對老闆說的話。

錄著、錄著,窗外傳來陣陣雨水拍打窗戶的聲音。不算動聽,也不合拍子,但既然來了,也就不避開。喜歡音樂的,就讓他進來好了...

由今時直到永遠的,不會是激流,只能是淡淡的、慢慢滲透出來的泉水。

錄音中那平淡的吹奏方式、高音區那嘶嘶的金屬聲,有如一把溫柔的聲音在你耳邊輕聲細語,無比親近...

夜了,早睡早起,以免大問題不處理然後執著小事的高層再度浪費時間在不聽話的員工身上。



錄音時間:2009年10月11日,9:00pm,於睡房
長笛:Powell Aurumite 18K Gold headjoint + Yamaha 684H
錄音品質:24bit/88.2kHz,POW-r dithering to 16bit/44.1kHz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IDEA #240:怎樣當回小孩子

最近兩個週末都是“兒童節”...

上週,和一名四五歲的男孩爭看Thomas火車玩具。小孩子嚷著要買,爸爸反問他一句:“你現在機多歲了,還玩火車?”。這句話像是說給我聽一樣。

這週末,跟朋友shopping,發現大家都像個小孩子,喜歡到公仔點抱小熊、扮公仔說話、打人、各出一根手指玩MacBook上的Multi-touch(蘋果電腦上的一個功能,同時移動兩根手指便可以scroll網頁和文件)。

或許,應該將每個週末定為兒童節了。

像小孩,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他們很多方面都比成年人優勝。來自外國網站的一篇文章,講述如何變成像小孩一般...


How to be childlike

We must first acknowledge that no change is instantaneous, that any change worth keeping takes time. But you can start today.


Start by deciding to abandon caution and to give this a try. Start by identifying the qualities of children you’d like to emulate: curiosity, play, living in the moment, abandoning worries, imagination, creativity, pure joy.


Observe children. Watch how they play, how they live, how they create, how they ask questions. Sure, sometimes they do dumb things like throw tantrums, but even in that you can see their pure abandonment of everything but what is happening to them right now. Watch and learn.


Play with children. If you have some of your own, great. If not, play with children of friends and family. Lose yourself in the play. Be a dinosaur, or a gorilla, or a villain. Have a joyous time. Make them squeal in delight, and feel free to do the same yourself.


Talk with children. Ask them questions. Answer theirs. Don’t talk down to them with baby talk, but don’t be too grownup either.


Play by yourself. Go outside and run around, jump, slide, kick a ball around, pretend. Forget about who might be watching.


Create like a child. Don’t be constrained with what people expect, what you’re used to. Be wild and have fun. Imagine that things can be different, that there are no limitations, and see what happens. Most of your childlike drawings will be tossed in the trash, but some might be put up on the fridge.


Be curious like a child. Look at things with a child’s eye, and ask questions you’ve never asked before, explore with a beginner’s mind. Don’t be afraid to ask why, and what if, and why not?


Live in the moment. Forget about all you have to do. Forget about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or that conversation you had. Forget about that meeting that’s coming up, or those deadlines. Just do, and be.


See the world with new eyes. It is a wondrous place, a miracle happening every second, a source of immense fascination that can knock you on your ass if you let it. You are a miracle, and every moment you have is a gift.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at gift?


And last, if you have children, let them be childlike. Stop trying to make them grow up. Stop trying to shape them, criticize them, make them your own piece of clay, as Marvin Gaye said. Let them be,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way they already are. 香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


“Adults are always asking little kids what they want to be when they grow up because they’re looking for ideas.” - Paula Poundstone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IDEA #239:最佳解答

繼續夜浦Yahoo知識,很高興最近有數次解答都被選為最佳,要繼續努力。網上發表的問題,不少無聊之極,但亦有不少值得深思。或許可以用Yahoo知識考驗見工人士!!

關於戀愛,有人問到:如果一個是你中意的類型,一個是深愛自己,你會選擇哪一個?

回答:
呢個要睇你點睇中意同深愛。個人認為“中意”有時間限制,會由中意變得慢慢唔中意,真正的“愛”就長久好多。“中意”,任何一個人都識;深“愛”另外一個人,就需要慢慢學習(e.g.當你唔中意對方時都仲要愛對方)。所以如果那個人真係愛惜你,即使唔係中意的類型,其實都值得考慮。你咁樣問,我相信兩個你都覺得有好的地方。(查看原文)

今晚又看到另外一個很現實(對男孩子來說)的問題。

一名自稱17歲的男孩問到:小弟今年17,從小有不良的色情耆好,但由於宗教關係,不良習慣已經戒除了。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對思想與行為的鉗制,小弟的小弟弟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因外在剌激而有所反應。甚至早上都沒有[抬頭]了。到了這地步,小弟開始擔心,如果長此下去,會否變成性無能的可憐蟲呢?而且,在基督教的角度,對於人類對性的心理及生理行為,有什麼看法呢?人性的慾望與道德,應該如何斟酌呢? (查看原文)

回答:
你能戒除是好事,值得贊賞,但是否所有基督徒一生都不會做該項行為呢,就是一個值得思考既問題。

沒有刺激沒有反應,基本上沒有問題,不用擔心。有此方面需要的話,晚上多能自動解決。當然,若是沒有自動灑水系統的,則當別論。

關於照顧小弟弟,聖經無明文規定不可以做,也沒有明文說是罪,只是說看到女性起淫念的是罪,也說“But put on the Lord Jesus Christ, and make no provision for the flesh, to fulfill its lusts. (Romans 13:14)”。

所以,行為期間若不涉及任何有關女性的幻想和影像,似乎並不構成罪。

雖然這樣說,但也要留意聖經同時說“All things are lawful for me, but not all things are helpful. All things are lawful for me, but I will not be brought under the power of any. (I Corinthians 6:12) ”。

也就是說人受到任何一種習慣或行為控制,導致失去自我約束能力,都是不好的。無論做任何事,包括照顧小朋友的需要,即使不是罪(或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是罪),都不應該讓其變成“癮”,令自己失去自控能力。

對於性和欲望,可以簡單的說:性不是必須的,沒有不會死。健康的性只限於婚姻中進行,但同時伴隨責任。你不能只要妻子的身體但不負起終身愛護她的責任。欲望,人人皆有,但需要學習去控制,就如你看到喜歡的東西也不應隨便亂買一樣。


中學時代看過一本基督教的書,關於小弟弟的問題,建議如下(如無記錯):
  1. 沒有自動灑水功能的男性在有需要時可以照顧小朋友,但不要想女人。有該項設備的也就不用特別照顧。
  2. 基於生理結構上的分別,女性沒有小朋友需要照顧。
當然,如果很有需要的話,無論男女,都有一個合法的方法解決,就是結婚:

“由於發生了那麼多淫亂的事,每個男人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妻子,每個女人也應該有自己的丈夫。丈夫應該滿足妻子房事方面的需要,妻子也應該滿足丈夫的需要。”

說實在,小朋友給人的煩惱特別多,沒有的比有好。Anyway, 看這能否成為下一個最佳解答!!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2009年10月5日星期一

IDEA #238:人越多越慢

公司開發的新系統問題多多(因為根本就是沒有弄好便出售),最近就連partner都開始頻頻投訴,客戶服務專員愛莫能助,客戶面對系統報以“沮喪”一詞,而樓上還是以一貫的拖延手法去解決,並沒有積極面對問題。

最近,有一道新的思考題,就是為甚麼很多常識以內的事竟然不為人所認知?是明知不認、沒有常識、還是以為自己擁有打破常識的智慧和能力呢?

早前到台資書店,無意中找到一本天書,是論述軟件開發的經典。書由Dr. Fred Brooks於1975年完成,他曾經擔任IBM System/360超級電腦的項目經理,對大型軟件開發經驗甚豐。除了作者有來頭外,書名亦很有意思:The Mythical Man-month。

Man-month和man-day在管理上應該是很常用的概念,而經理亦常常問工作需要多少個man-day。不過,個人不喜歡用man-day來計算工作。說明文件,一般我會以topic作為預算單位,以topic數量乘以製作時間,加上整合所有文件所需的時間,便得到完成文件所需的總耗時。不過,這是我一個人做的時間,多一個人的話,時間要增加,而不是減少。除非你希望一本說明書有兩個架構、兩種寫法、兩種語文,和想得到從客戶來的兩巴掌...


如書名所言,man-month是個神話,“以成本會計(cost accounting)為基礎的時程預估技術,使我們誤把工作量和進度混為一談。人月是個危險並很容易遭到誤解的迷思(myth),因為它假設人力和工時可以互換”。的確,高層都覺得30個人時可以做出15個人時兩倍的工作。但現實多番證明這並不可行,只是行不通的方法依舊被採用,沒有人去question、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用相同的方法解決那個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的,就是我公司,實在令人洩氣。

比較公司的管理方法和書中提出的各種迷思,找到驚人的相似性。這也再次證明這是間錯誤管理的公司,最錯的是幾十年前已經發現錯的方法現在仍然繼續採用,而且還將繼續採用下去...
  • 只有當工作可被切分,而且投入工作的人彼此不用溝通,人力和工時的互換才成立。
  • 生小孩就是需要九個月,你叫多少個媽生都一樣,軟件工程就是像這樣的工作。
  • 假設工作被切分的每個部份都必須各自和其他部份進行協調,那麼(增加人手)所增加的交流量便是n(n-1)/2倍。如果只考慮一對一的交流,三個人的交流量是兩個人的三倍,四哥人則要六倍...所增加的溝通代價到最後可能完全抵消掉因增加人力所帶來的好處。

關於交貨,高層的想法很簡單,先推出去,收了錢,然後再慢慢支援和解決問題,稱為“buy-time”策略。小規模的做,我不反對,但這次是要所有客戶更新的重大事件,道德和技術層面考慮都不應該這樣做。

作者幽默地指出做軟件和煮飯差不多,菜在預定時間內沒有做好,“顧客只有兩種選擇-繼續等,或者吃生的。你的軟件顧客也只有這兩種選擇”。“當然廚師還有另外一種選擇,他可以把火加大,那煎蛋卷就完蛋了-有一半燒焦,有一半還是生的。”我們的產品就是這種永遠都是生的爛東西。所以作者提出了一項定律:
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
如何解決?
  1. 第一,不要發大公司夢,以現有的人手做好時程規劃、打好管理基礎。
  2. 第二,寫好文件、減少低效且不具再現性和追蹤性口頭溝通。
  3. 第三,不貪功能多,少做少錯,便能夠快。“功能多,不見得是好事”。
最後,再引用書中數句金句作結。

“軟件系統是人類創作中最錯綜複雜的東西”,進行如此複雜的創作,“短小精悍的團隊是最棒的。兩人團隊,其中一人當領導者,這通常是最佳的用人方式。(留意一下上帝對婚姻的設計)”。

認識軟件開發的本質,虛心學習前人經驗(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Mythical_Man-Month),“不要建構出必然失敗的系統”,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IDEA #237:扮乖 (二)


每一種性格都有其強弱和適用的環境。具原則性的人,優點思維清晰、決策能力高,能無視阻力和外部壓力,完成要完成的事。所以推動改革、帶動轉變一類的工作特別適合。人生遇到的問題實在很多,先訂下有限的原則,便能夠應用在無數的事情上,不至於迷惘。

不過,守原則的副作用是容易犧牲靈活性。所以,要注意只在重點事情上定立原則,而且原則需要有實踐基礎(也就是而行得通,不是“惡法”)。畢竟,法律也得考慮人情。

訂立原則,我喜歡抄考權威,百分百奉行一段時間後才檢討和修改,訂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先全盤接受,再改良,正是日本仔“守、破、離”觀念的體現。以下是我從權威人士身上取用的原則:
  • 做事奉行公義,不跟從普遍人的標準(上帝)
  • 小事可以獨裁、大事則需要共識;小事可以從利害考慮,大事則要公義行頭(松下幸之助)
  • 結了婚才可以上床(上帝)
  • 誠心工作(上帝、松下幸之助)
  • 不好的產品不要做(松下幸之助)
  • 先做好眼前的工作(日本財務學院CEO泉正人)
  • 追求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和民居食屋前CEO渡邊美樹)
  • 好和不好的都要花時間學,何必不一學就學好呢(港大比較語音學教授賴玉華博士)
  • 對於新的事情若決定不了做和不做,那就先做了再算(日本Y-Cube Consulting CEO安田佳生)
  • 對於已經在做的事情,若開始猶疑是否應繼續做下去,那就先不做(同上)
  • 從整個組織的視點去看問題(制約理論創立人Eliyahu Goldratt博士)
  • 訂立行動基準,並寫下來時刻重溫(日本GMO Group CEO熊谷正壽)
  • 建立自己的判斷基準和做事方式(安田佳生、泉正人)
  • 愛、誠實、感謝(日本Achievement Planner設計者清木仁志)

人是健忘的動物,也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最近我開始將一些行動基準、做事原則、和有意思的說話輸入到電子ToDo List,然後設定為Repeating Task,那麼系統便會根據設定每天、每星期、或每月提醒我。

IDEA #236:扮乖 (一)

中秋佳節,與家人一同吃晚飯,席上還有另外一位親戚。各人談起一位表親,都不明白為什麼小時候尊敬長輩、言談又得體的小男孩,長大以後竟然會“打老豆”。

父親估計可能是舅公一直以來都只肯在大子身上花錢,而忽略了這位家中排行最小的表親,所以令他心懷不忿。不過無論如何,乖孩子變成忤逆仔,的確有點匪夷所思。

乖孩子其實都是十分有原則性的人。遵守社會原則的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當別人做的事違反個人原則時,他們便容易作出強烈的反應,以維持自己的Integrity(這個詞中文不好說,大概是“完整性”和“統一性”的意思)。人要維持精神健康,保衛Integrity很重要。

或者“公平”對於這位表親來說比“老豆”更加重要。

我,也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也一直是個乖孩子。但“乖”,只限當情況和個人原則沒有抵觸的時候。

記得中學雖是一所名校,但同學調皮到不行,乖的同學一般都會被排擠,不得好死。慶幸在學數年間同學均對我“敬重”有加,尊稱“坤爺”。而我亦是班中唯一一位中沒有被Happy Corner(用門角、台角沖擊別人私處的游戲)的人。

受到優待的原因,是在一次課堂中我認為老師對某事的安排無理,所以公然挑戰老師,令同學譁然,從此不敢亂來。對老師無禮,也是基於“是否跟從你的意見、主張和方式,取決於其是合理,而不是你的地位”這項原則。

該位老師是位好老師,雖然受到挑戰,最終仍接納了我的看法,即使我的表達方式並不是最和平。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IDEA #235:Give-away Selling

昨天收到妹妹在ATV擔任一個十二分鐘節目嘉賓的短片,整個節目都是由她一手策劃,亞視只提供主持人和節目時間。看到她表現如此好,感覺欣慰。

妹妹在嬰兒用品公司擔任市場推職務已經有一段時間。起初她猶疑是否應該進入這家公司的時候,是我提議要一試的,當然希望她能夠在那裡一展所長。雖然她覺得老闆沒有料子,只是繼承家業,又喜歡根據遲到時間剋扣工資和解雇員工,但我說老闆“廢”不就是你發展的好機會嗎?他做不好的你替他完成、他決定不了的你決定,反正風險還是又老闆承擔,如此著數的工作環境實在不容易遇上。上工半年已經有機會擔任要務、建立架構,以前當MT的公司大且敗壞,哪有這種空間給你?

以往妹妹遇上工作和生活煩惱時,總喜歡傳她我在這裡寫的文章。巧合地,她思想過、煩惱過的問題,我全部都經歷過,全部都有存檔。給自己留下的紀錄能夠成為指引別人生命的參考,總算是一種貢獻。

又是年尾了,錄音室的人流還是和理想有重大距離。

分析流行的網誌,多以家庭生活、攝影、和個人生活為主題,有抱著虛心去閱讀,但不覺得有甚麼吸引,也想不通為何能每天吸引上萬人瀏覽。或許我真的沒有吸引大眾的本錢,也沒有市場推廣的觸覺。至於產品質素,我還是很有信心。我寫的,不是大路題材,但從妹妹的經驗,又不見得我的產品沒有需求。暫時自大一點,先假設是別人找不到,而不是我做得不夠好。

想了幾個可行辦法,同時執行:
  • 在人流多的入門網站建立網誌,看看能否吸引途人。暫時效果其差。或者讀網的目的是輕鬆一下,不是尋求答案。試過一篇文章有過千人閱讀,但只是曇花一現。
  • 將解答妹妹的煩惱和問題的方法發揚光大,到Yahoo知識回答問題,然後用錄音室文章作為參考資料。畢竟認真發問問題的一般都比較好學,應是我的目標客戶。先付出,再問回報,亦是個人認為是最好的銷售方法。
  • 自己不行的不要死來,邀請市場推廣能力高的人代為宣傳。
  • 自資出書,反向宣傳。
  • 在人氣度高的網誌留言,希望有人欣賞,將連結加到他的網誌上。這個方法已經很多人用,成效成疑。
  • 用其他方法建立個人品牌,例如到腐蝕液體街表演,到YouTube教授長笛,或連絡商場作表演。
  • 印製個人卡片,附上網誌網址,見人就派。
  • 搞三合會,包括晚間讀書分享會、早餐會、午餐會。
  • 到網上電台做節目。

字體大小與興趣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