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星期四

極品兒歌:IKEA毛公仔助學行動

最近,有一個非常“動聽”的電視廣告:IKEA毛公仔助學行動。本人喜愛公仔,又喜歡兒歌,此廣告自然就成為我的最愛了。

很多人問廣告中那首歌是不是日文?其實那是一首小數民族歌曲,在大陸的小學音樂課中教授,Made in China的小朋友即使是八十後,都會很熟悉。

歌曲名叫“鄂倫春之歌”,“鄂倫春”(Orochen)是一個小數民族,而這首曲就是以鄂倫春語演唱。漢語版歌詞是:

高高的興安嶺
一片大森林
森林裡面住著我們鄂倫春
一呀一匹
一呀一桿槍
翻山越嶺打獵巡邏
護呀護山林。

香港和台灣的小朋友記得學唱了!



訂閱錄音室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IDEA #419:筆記本潮流

年終,又是購買筆記本時候。以往試過不同的設計,沒有哪一款覺得特別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格式也都不同。不同時間的自己,也可以看成是不一樣的人。這一年,我可能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那麼我就需要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設計不及空間重要;下一年,我可能有很多想達成的目標,那麼我可能需要一個設計很有系統的“系統手帳”(中文稱作“萬用冊”)。



http://www.jmam.co.jp/new/newsrelease/1260431_1362.html

最近,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JMAM)進行了一個筆記本市場調查,發現在智能手機變得非常普及的現在,傳統筆記本依然是最受歡迎的個人管理工具。在被訪問的856人當中,有33.9%的人會使用筆記本管理日程,而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只占17.9%。而且,使用傳統工具的人的比率已經連續第三年在增加。畢竟,紙張能給人一種皮膚的感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如何先進也取代不了。

調查反映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男性多把筆記本作為管理工作的道具,而女性就把筆記本用作為豐富生活和整理人際關係的工具。男性當中,分別有65.8%和27.6%用筆記本管理自己的日程和記下構想。而女性,卻以管理其他人或者是老闆的日程,和記錄紀念日為主,兩者比率分別達到 45.2%和 43%。這樣,男人應該明白女人為什麼常常問今天是什麼日子了吧!(因為男人沒有記下)



2012年,也有不少的目標想達成。這些目標雖不是什麼“我要改變世界”那樣的宏圖偉略,但也是值得好好的去記錄和追蹤成果。由於我每天寫的東西很多,一天一頁或者是一週兩頁一類的筆記本都不合用。所以,還是決定日程和目標用獨立的筆記本管理。買了一本日本製造的筆記本,是一個月四頁的設計。首兩頁是普通的日曆,第三四頁則是查核表,可以用來寫一些重點要達成的事。查核表上有一些空間,大概可以用來寫下執行的心得什麼的。

不同的工具,能影響人作出不同的行為(如電腦會讓你不停的、甚至是漫無目的地亂Click),熱切期待筆記本能幫助我過充實的一年。

後記:
香港人常說自己很有效率,但各人自己顧自己,就是沒有一個致力於提高整體社會效率的組織。研究顯示,日本人及新加坡人工作需要番手的比率(Rework Rate)僅為7%,但香港人卻達20%。即每五件job就有一件做錯。玩在線遊戲時,日本玩家會先聚集一起,擬定策略;香港玩家則各有各打,然後高速戰死“沙”場。

訂閱錄音室

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音樂甜品#66:兒時情景

又是新一週的開始。祈願這星期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明天是第二堂豎琴課,老師命令剪好指甲,並帶備筆記本。看來,又有很多新東西要學習了。將喜歡做的安排在新一週的開始,週一也就不再痛苦。

錄製了晚上的練習作為一週的總結,希望每天的生活都如兒時一樣快樂!小孩子,做事不會守規矩,就如伴奏一樣,沒有精準的節拍,只有自由的演繹。



舒曼:兒時情景(Traumerei)
錄音地點:廚房外
收音:Spaced-pair Cardiod
品質:24bit 44.1kHz




訂閱錄音室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IDEA #418:心靈疲憊,誰能承當

最近每星期做兩次物理治療,令人驚歎的是,病人九成是二十多到三十多的人。當中,半邊身僵直的有、腿拉著活動不便的也有,還以為自己去了老人院!

有這樣的一段新聞報導:

全球辦公室空間解決方案供應商雷格斯(Regus)早前於全球85個地區,訪問了1.2萬名僱員,本港佔100人,並把結果編製成「積勞成疾︰工時對僱員健康之影響」報告,結果顯示,本港有57%白領每天工作9小時或以上,比率較新加坡的50%及日本的47%為高(見表);與此同時,有42%僱員每周超過三次把工作帶回家中,以便繼續完成工作。

善用科技裝置的流動僱員較固定辦公室僱員的工時更長,有12.8%僱員每天工作11小時或以上,而固定辦公室僱員僅為6.6%。

我想科技本身並沒有令人更想隨時隨地完成工作,而是科技加快了溝通的速度,讓人不得不隨時候命,七天工作。

改變世界,從自己開始。從今天起,將發出去的電郵幻想成投進郵筒的信件好了。大家都慢半拍,身體就能休息,心靈就得舒暢。身體勞損,心能忍耐;心靈疲憊,誰能承當呢?

訂閱錄音室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IDEA #417:送錢

這個星期一上了人生第一堂的豎琴課,歷時一個小時,感覺就像看一出很好看的電影,轉眼便過。然而,有美好的記憶存留心中!彈琴的事文字不好說,反而想分享一下為何突然跑去學琴。想起來,自己也覺得匪夷所思。

話說一天晚上上Facebook,看到中學同學一位朋友的豎琴演出照,感覺非常動人(人和琴都是)。想起中學時期參加校際音樂節比賽,看到著名女校管弦樂團能夠有豎琴,就覺得羡慕。記得那時候在琴行看過一座豎琴要賣過四十萬,要學彈,簡直是天方夜譚。不知爲什麽看過幾張照片後,有想將天方夜譚變成現實的衝動。過了一段時間,在YouTube上看到美國一位造琴師傅竟能用PVC水渠去造琴,再次提醒我學這仙女般的樂器,應不是天方夜譚。

之後,想學琴的意念不住地在心中“迴蕩”。在上上週六的教會聚會中,我們如常為生活上的事情祈禱,而且是用日常談話的方式去祈禱。既然學琴這件事不住纏繞,那當然要鄭重祈禱。豈料還沒有說完“最近我在想學琴,望天父給我安排一個負擔得起的豎琴老師...”,一位組員便打斷我的說話,說她認識一位老師。我當時的感覺是“不得了”,上帝“聽”比我“說”還要快!

那天晚上,我已經聯絡上老師,並且在一星期內談妥細節,然後在剛過去的週一上了第一課。我想信並非湊巧地:
  • 老師是位基督徒
  • 若是作為事奉(即做上帝的工作)用途,老師願意減學費(公價是約九百元一小時,明顯不是“負擔得起”)
  • 老師願意我將學費直接轉給支持貧窮小孩讀書的機構
為此,我亦願意努力學,讓學費可以資助有需要的人,將來又可以將豎琴用在事奉上。

分析身處的處境
  1. 祂讓我有準時下班的工作
  2. 祂讓我有學習音樂的天分
  3. 祂讓我有一個非常自由的家庭環境
  4. 祂讓我有放得下豎琴的家
  5. 祂暫時未讓我有家室
  6. 祂讓我有學琴的感動
  7. 祂立刻答應給我老師
  8. 祂給我一位很好的支持者
若你明白上帝乃藉著對環境的照管和各樣的處境去說話(God's first language is silence),祂給我這樣那樣的,就一定有要我做的事,因為我不認識另一個人有全部這些條件(當然上帝給他們其他我沒有的條件)。

上帝已經在第一步開了路,現在剩下的只是如何把琴弄到手。豎琴有兩款,管弦樂團用的Pedal Harp能彈奏所有調,民歌用的Lever Harp就有調性上的限制,前者的價錢是後者的兩倍或以上,入門價是十萬港元。雖然這樣,但上帝說祂是豐盛的,十萬元又算什麽?

說到錢,其實身邊很多朋友經濟都比我好,家裡不用交租,戶口有數十萬元現金,隨時可以結婚擺酒,甚至買幾個豎琴。但他們的錢都落在銀行和基金裏,生活並沒有因而變得更好,生命也沒有因而變得更豐盛,別人也沒有因他們的富裕而得益處。

對於錢,我讀過這樣的教訓,感受甚深:

神不要我們貧窮,不要我們困苦。如果有貧窮、有困苦,就是你把錢握緊了。你越愛自己,越寶貝自己,你就越餓。越看重錢,把錢抓得越緊,越捨不得就越窮。要明白奉獻,是我們該作的事,應該繼續把賺來的錢一直送出去。要顧念貧窮、有需要的人,總是把錢送出去...學習把錢送出去,才叫我們能經歷神的豐盛,經歷祂的供應。

 如果你銀行有超過十萬元現金,其實已屬富有。現在買的基金,我不知道將來是否用得著,但現在給出去的,立刻就有窮人受益。你又會如何運用你多餘的金錢呢?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