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科學研究顯示,讓人產生"喜歡"的感覺的化學物質,最多只能持續釋放兩年,之後就得靠其他因素來維持。化學反應過後,重拾理性,得知自己真正的需要,學習過程就算結束,課本(i.e. 感覺)也就能夠丟掉。"沒有感覺",一方面是成長的證明(能夠成長,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亦是“在眼前的不是那個你要找的人”的暗示。
電話中打了個購物的比喻。早前因一時沖動,用一百塊買了一樣東西,買了以後心中總覺得浪費,硬用上一次後便將它打進冷宮。後來用三百多元買了另外一件用作解決相同問題,但設計好很多,堅固很多的東西,卻一點心痛的感覺也沒有,還感到物有所值。我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Quality,不是省錢。Double purchase,不但省不到錢,還“貼錢買難受”,即使只是區區一百元。
購物也好、愛情也好、人生也好、"問心"很重要。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的時候,心中不會有一絲猶疑。"十五十六",也就代表你不想做,那不是你真心需要的東西,應立刻放棄。不計減肥瘦身,肚子餓時進食,有誰會猶疑?如美國著名小提琴家Isaac Stern所說:"Do 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心,有高度的自知能力,每個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朋友從苦戀的經歷中,終體會到以為想要的,心中不一定真正需要,只是沒有對自己誠實,沒有好好聆聽心中的意願。此外,又發現以為必定要怎樣怎樣做的,原來用其他的方法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說到底,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既固執又具可塑性,只要是符合其價值觀的可能性,都容納得下。人生有無窮的可能性,無論你怎樣選擇,都總有其益處,亦總有其機會成本。できるかできないかを、やってみるまえに判断するのは自分の可能性を見縊ることだ。為すべきか為してならぬか、については別な処で考えてみたいが、ともかくここでは孔子と同じように、自分のことは「可もなく不可もなし」と思っていただきたい。在嘗試過以前就判斷可與不可只會埋沒自己的可能性。不要執著想“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凡事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也就能學懂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個所謂"正確"又或是"錯誤"的決定。
懂得欣賞的人才會滿足快樂。
後記:還沒有時間問候玉蓮妹的感情事。但無論如何,只要心中覺得是對的,也就做吧。上帝給人最好的東西是"良心",which is 100% reliable,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FB) 高達10000000000小時。
2 則留言:
嘩!很開心我(蛋散)的名會出現在你個blog度呢!上次與你傾完我回家執屋,發現濕滯送的野,雖然低低地,記起他為我做過許多事,也曾努力過。只是與他的家人相比,我始終爭幾條街!近日的心仍然徘徊在欣賞他與他不經意對我的傷害,很煩!身邊所有的朋友叫我分開,有位年長姊妹叫我嘗試欣賞。很煩(所以我都無抓你)!!!"懂得欣賞的人才會滿足快樂?"長老叫我們冷靜一個月喎。今個星期日過節,我吾陪你lu!
好寂寞tim, haha.
返去陪媽媽啦!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