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談我的外在性別和內在性別是否一致,但每一個人的內在,其實都包含著一個異性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既是男又是女。當外在世界的的某人符合自己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時,我們就會被對方所吸引,產生所謂“愛”的感覺。也就是說,你希望自己變成怎樣的異性,你就會喜歡上具有該特質的異性。你不希望自己變成的那種異性,你就不會喜歡。進一步的說,你不喜歡自己是怎樣,你就不喜歡對象是怎樣。
你會愛上某人,一定是那個女人或男人接近你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面對想變成異性的願望,有的人會自己局部扮演那個形象,扮演不到的部分則由另外一半去補足,有的則將此形象完全投射到伴侶的身上。
舉例說,一個女孩子看上來很男性化,不代表她不喜歡男性,反而代表著她比一般的女性更加喜歡男性。正是由於她極想變成男性,唯現實中辦不到,因而才會透過男性化的打扮和行為,去局部建立內在的異性形象,並愛上非常男性化的男性,以補足還沒有得到的並且渴望擁有的男性特質。
所以,愛的對象,是一個自己想變成而又不能變成的人。說那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其實只是“揾來講”,並非事情的本質(死佬!!!! 都唔知點解會嫁比你,PDYDC樣樣齊,無樣好....)。最重要的,是對象的特質是否符合你內在的願望。
所以,愛的對象,是一個自己想變成而又不能變成的人。說那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其實只是“揾來講”,並非事情的本質(死佬!!!! 都唔知點解會嫁比你,PDYDC樣樣齊,無樣好....)。最重要的,是對象的特質是否符合你內在的願望。
基督教說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Genesis 1:27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並愛那形象和自己相似的人(不是愛人的優點)。可見,形象的配合和愛有密切關系,而且先有形象才出現愛的對象。由於人沒有能力去造一個符合自己形象的對象去愛,所以我們要從外在世界尋找這樣的一個人,以補足自己想擁有某種異性特質的願望。神愛自己的形象,才會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要不然按來“把鬼”?);人愛異性,其實亦是出於愛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形象。
愛,是一個密閉的黑盒,你能看到結果和變化(愛;不愛;以前愛,現在不愛;以前不愛,現在覺得越來越可愛...),但不能解釋導致結果的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機制源自內心而非理性,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講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又或是不愛一個人。
回歸正題(!!!!!),雖然你只能看到結果,不知道黑盒中發生的事,但從結果中你仍然可以推算出原因(基於“形象”和“愛”的關系)。我你不喜歡擁有XYZ性格的他(結果),那肯定是你不想自己變成一個擁有XYZ的異性,又或是你同時不喜歡擁有XYZ特質的自己;那些你不喜歡的,往往都是存在於你的內在,而又被否認,隱藏,或壓抑的部分。因此當有人把它表現出來,你就會覺得排斥。
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理性上的溝通和諒解當然重要,但愛不是理性的現象,而是內在願望是否被滿足的問題。所以,若要改善關系,首先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我接受XYZ的自己,我接受膽小的自己,我接受沒有情趣的自己),要不不但無法改善,還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和沖突。
你討厭沒有情趣的人,因為你不想沉悶;
你討厭他愛家人多於自己,因為你想自己是第一位;
你討厭他不能和你溝通,因為你只懂一種溝通語言...
這些都沒有問題,也不是錯;上帝也只選擇愛人而不愛貓,愛配合自己形象的東西(當然祂可以創造這東西)。除非你能創造你的對象,又或是認為需要並願意改變自己,否則,一個能夠配合你內在形象的人應該會更好。
愛,是一個密閉的黑盒,你能看到結果和變化(愛;不愛;以前愛,現在不愛;以前不愛,現在覺得越來越可愛...),但不能解釋導致結果的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機制源自內心而非理性,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講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又或是不愛一個人。
回歸正題(!!!!!),雖然你只能看到結果,不知道黑盒中發生的事,但從結果中你仍然可以推算出原因(基於“形象”和“愛”的關系)。我你不喜歡擁有XYZ性格的他(結果),那肯定是你不想自己變成一個擁有XYZ的異性,又或是你同時不喜歡擁有XYZ特質的自己;那些你不喜歡的,往往都是存在於你的內在,而又被否認,隱藏,或壓抑的部分。因此當有人把它表現出來,你就會覺得排斥。
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理性上的溝通和諒解當然重要,但愛不是理性的現象,而是內在願望是否被滿足的問題。所以,若要改善關系,首先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我接受XYZ的自己,我接受膽小的自己,我接受沒有情趣的自己),要不不但無法改善,還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和沖突。
你討厭沒有情趣的人,因為你不想沉悶;
你討厭他愛家人多於自己,因為你想自己是第一位;
你討厭他不能和你溝通,因為你只懂一種溝通語言...
這些都沒有問題,也不是錯;上帝也只選擇愛人而不愛貓,愛配合自己形象的東西(當然祂可以創造這東西)。除非你能創造你的對象,又或是認為需要並願意改變自己,否則,一個能夠配合你內在形象的人應該會更好。
後記:
性格的形成實在複雜,例外的情況也不少。剛才所舉的男性化女孩的例子,僅指一個性格本來與一般女性無異,只是潛意識比一般女性更希望變成男性的女孩。若此女孩天生性格比較中性,並非出於想變成異性的願望比較強烈,那她不一定會愛上一個很男性化的男性。反而,她可能會選擇一個比較中性和溫柔的男性(一位認識的朋友就是這種)。
同事說我是女仔,我想是因為我天生中性與及內在的異性形象也強烈的緣故。小時候“飛機大炮”和“煮飯仔”我都愛玩;家裡既滿地電線又有不少毛娃娃;文字比較男性化但日常的說話方式和語氣則截然不同。對於異性,特別男性化和特別女性化的都特別喜愛...
Anyway, 最難了解的還是自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