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IDEA #336:選擇生活

這個星期,我在社內通訊工具(其實是Google Talk)的狀態欄,寫了這樣的一句感言:
研究顯示,日本人及新加坡人工作需要番手的比率(Rework Rate)僅為7%,但香港人卻達20%,是別人的三倍。所以,港人並非如我們認為那樣的有效率,而且每五件job就有一件做錯。
寫這段訊息是目的,旨在反映政策上的疏漏,怎料“隔離”部門的主管竟然在部門會議上公開引述,說她覺得Claudio說得很對,大家工作時要注意,不要番手做。

其實,主管的部門同事們十分有能力(主管要求很高),而且全個部門都是女孩子(!!!),做事應該足夠細心。番手,可以是個人的錯,也可以是政策缺乏清晰方向所導致。還記得小學老師說過,一根手指指著人的時候,有多兩根的手指在指著自己。

除了番手以外,辦公室還有很多其他不妥當的所謂文化。這些文化人人都知道不好,但卻沒有人提出改變。反映大部分人心底裡都是覺得“無所謂”、或“吃得鹹魚抵得渴”、甚至“人工已經包括了”。真正真正有所謂的,不會不作聲。

年初,電視報道一名土生土長的港人決定一年不間接幫襯地產商,引來很多回響。

這個行動帶出了“選擇”的問題。當所有人都放棄去選擇的時候,那個選擇權最終就真的會消失。香港除了需要一個“不幫襯地產商”行動(見http://yatming.wordpress.com/)外,同樣需要一個“改造辦公室”行動。因為工作本身已經讓人煩惱,如果加上一個讓人煩惱的環境,那真是煩上加煩。

回顧起來,我在辦公室作過不少創舉:
  • 還沒有過試用期,便帶自己的蘋果電腦到辦公室工作
  • 還沒有過試用期,便在辦公時間看書(當然和工作有關)
  • 上班一年多後,帶自己的LCD到辦公室工作
  • 在公司內聯網中發表有益工作的文章,而不只是投稿說哪裡有好東西吃
  • 在公司內聯網中批評某些政策
  • 首先在Google Talk狀態欄發表工作感想
  • 影響管理層留意狀態欄,了解屬下的工作情緒和狀態
做所有這些,不是為標奇立異,而是去表達“辦公室不一定要某個樣”的信念。這些行動,都屬於高調,是辦公室大忌;而且全部高風險,和“搏炒”沒有分別。但我相信若你
  1. 先將份內事做到出色
  2. 然後待人真誠公正
  3. 再而是的時候說是,不是的時候說不是
  4. 堅持每個批評都附上建議解決方案,不當暴民
上司就會尊重你。施行選擇權本身並不是很可怕,但獲取選擇空間,卻要付出努力。如果你工作沒有給上一百分力,卻大嚷這裡不好、那裡不好,那是狂莽;如果你不願意作出生活上的調節,但又要不幫襯地產商,那是愚蠢。

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不高,我想原因是不認為自己可以選擇,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什麼。著名小提琴家Isacc Stern曾於1979年訪問中國,他對一位演奏音樂毫無生氣的中央音樂學院尖子說:
“Why don't you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 and 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這個忠告,同樣適用於每天如行屍走肉地上班下班和行行企企的香港人。 

你每天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部分可以選擇不一樣地過呢?


訂閱錄音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