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IDEA #227:常識管理(一)

二月時在生產管理一文中指出過無論每一位員工如何用心、拿取如何高的分數,個人總不能解決組織性問題及移除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樽頸,亦說過會於半年內要完成閱讀制約理論經典The Goal。七個月後的今天,總算完成目標,將全書閱讀完成。書中不少論點雖然基於常識,但卻和一般人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出入,近期將再將全書重讀一遍,細心思考每一個的論點,並應用當中的思維方法去思考公司遇上的問題。

昨天,又有一位我尊敬的同事離開。她雖然很瘦,但一定不是被八號風球吹走。原因為何,大家心照不宣。我敢打賭年底前將再有同事因為同樣理由離職...

從老板近期每天“追數”的不尋常行為中,可推測公司面對的不是小問題。即使今天問題不大,亦肯定會是明天的一大隱憂。管理不善的問題若不早日解決,相信會有更嚴重的問題出現。留下來的原因,只因這公司是個很好的案例,去印證所學。當然,能夠做點事的,也會盡力去做,因為“無論你們做什麼,都要誠心誠意去做,就像是為主做的,而不是為人做的...你們若做壞事,必將為此受到報應。”

說回正題。

簡單說The Goals是一本挑戰傳統經營和組織管理思維及成本會計(Cost Accounting)理念的商業小說。作者雖然是一位科學家,沒有任何管理公司的經驗,但透過邏輯思考,卻能洞察傳統觀念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不少機構在實施小說中提到的管理方法後,都能於數星期至數月的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根據“財富”報道),證明“經驗”存有局限性,並說明精確的邏輯思考能凌駕於經驗之上,並能應用於更廣泛的環境中。

書中其中一章指出傳統上判斷公司是否賺錢的指標(包括Net Profit, Return on Investment,和Cash Flow),並不能給與管理者任何有關日常營運和生產狀況的資訊。也就是說,如果管理者乃根據此三項指標來制定策略,只會只見森林不見樹。從老板最近天天“追數”和決定“簽了約未付錢都不能自動更新程式”等行為推斷,他的判斷基准很可能是cash flow。

作者透過角色鍾納(一名經營顧問),指出公司要賺錢,應從
有效產出(Throughput),存貨(Inventory),和營運費用(Operational Expense)三個指標對組織進行審視和管理(會計並無Throughput的概念),同時認為傳統會計將存貨當為資產,人力當成附加價值看待是一個錯誤。更多的情況是,投入過多的人力會引致過多的存貨,而努力讓每一個員工都時時刻刻在工作(香港社會...),正是導致組織生產效率低下的主因。

因此,全書最匪夷所思的一句便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廠,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工廠”(作業員が手を休めることなく常に作業している工場は、非常に非効率なんだ)。

有個簡單的例子去說明書中的理論到底是什麼意思...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