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音樂甜品 #25:認與不認 + My God Lives


明天又要為一個遲遲未能完成的project前往和客戶"講數"。


回顧歷史,每次遇上項目延遲,領導人皆會"落場解話",說很快就能完成,但我們都知道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和知識(某高層說公司不需要Project Management)去"很快"地完成project(公司亦從沒有一個project是"快"的),技術上的挑戰也相當嚴峻,到現時為止沒有人知道可以如何解決。

週五,領導人親自致電客戶...


"你上次話好快攪dim wor?!?!"
"其實,我們已經完成了八成..."


事實是,我們連問題怎樣做都還沒有想出來。這時想起克林頓的how to do it, not just to do it。

早上,剛好讀到這樣的一段:


上司や顧客に何かを頼まれた時、本当はできないのに「できます」と言ってしまうことがある。勇気を持って「できません」と言おう。その代わり、いつになればできるのかを伝える。そうすれば、闇雲に「できる」と言うよりも、信頼をとられる。
(柳川昌紀, 日本Recruit株式会社 Divison Head,屬下300人)
意思大概是說受到客戶或上司的委託,我們都傾向說"沒問題"。但不行的就應該說"不行",並指出甚麼時候才"行",這樣反而更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對於一個領導人,文章指出需要自覺自己的不足(できないことを自覚する)。

"認衰",是冷靜面對問題的第一步。不肯承認現實,不代表現實不存在,這是相當顯淺的道理。已經完成了八成,但餘下兩成要幹個半年以上的話,別人會怎樣想你?

錄流行歌和古典音樂,其實也會遇上"認衰"和"不認衰"的問題。


流行歌的重點表達的是樂曲的應有面貌,所以即使歌手功架不足,也會在後期製作時用人工方法修正至完美為止。所以最厲害的不是歌手,而是監製。表演的是監製而不是歌手。

古典音樂一定是一次性錄音,就如在現場音樂演出會一樣,強調的是演出(Performance)時的情景,所以即使演出有瑕疵,也要如實的保留在錄音中。

因此,錄製古典音樂,必須肯"認衰",我就是不行,又如何?錄製流行歌,"衰左"都不可以認,要麼從新錄製犯錯的部分(Punch-In),然後將各個完美的樂句組合(Comping)成最終的成品,要麼用儀器移除有問題的部分。

這裡,不想比較兩種取態的優劣,只是兩者反映的是兩種時間觀。


流行歌奉行的是在有限時間內做最多的哲學,歌手又要唱歌又要拍戲,根本不可能把歌唱好,那只好靠人工方法補救。 古典音樂的宗旨是把事情做好,沒能力做好的,也就不要做;不能"一take過"錄好的,也就不要獻醜。

據我所知,領導人不喜歡古典音樂...

說完一番廢話,送上昨天排練的現場錄音。此曲將會於舊同事婚禮中演唱。



*按兩下播放按鈕,開始播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