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集中閱讀了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對此課題的理論有了一定的認識,只差實踐部分還要多加努力。從前我不太關心經濟,一來缺乏足夠知識,關心也關心不來,二來就是提不起興趣。不過,最近發生的金融海嘯,卻燃起我對經濟課題的興趣。
97年金融風暴時,大鱷們賺了不少錢;08年金融海嘯,看不到一條大鱷,全世界均虧本。不禁問:虧了的本到底去了什麼地方?如果本可以蒸發,那就證明金融產品只是空氣,要不它不會在當所有人都認同其價值時,它就有價值;當所有人的失去信心時,它就形同廢物,而且待你窮"死"了以後它才會升值,和藝術品沒兩樣。
根據現時理論,長線持有優質股票,必定會賺,但看到金融系統原來可以如此脆弱以後,我有點懷疑...
- 疑問一:如今那樣金融系統是否可持續發展?海嘯是自然現象還是系統失衡?
- 疑問二:金融機構的規模和它的穩定性是否有必然關係?
- 疑問三:世界上有沒有人有足夠的知識去理解這樣的金融問題?
記得2004年有FP向我售保險,他問了我幾條問題,便計算我退休後會有多少錢。當時我考驗他說:
"30年股災,87年股災,97年金融風暴,股災發生得越見頻密,從這個pattern看, 2007年左右應該有風暴才對,那你的formula如何計算這種突然而來的資產貶值?"
對方不懂答。事情要是真的那麼簡單,為什麼我要給你commission? 當然一個指頭指著別人的同時,也有四個指頭指著自己。這些金融風暴的影響到底該怎樣計算?到底可否計算?
所以,特別購買了這本格林斯潘在九月出版的書,以了解一下金融海嘯爆發的前因後果。為什麼有的機構政府出手救亡,有的則袖手旁觀,其決定機制是什麼?其影響又是什麼?
金融系統如何運作取決於商業活動如何運作,從金融海嘯,看到現今的世界不再是用已有的知識可以理解,我們需要重整對世界的認知。大前研一的最新著作,便是講述商業世界的發展趨勢,並告訴我們應如何去作出改變。
只是粗略看了一點點,得到的訊息是未來世界變數很多,以往對的很多東西和觀念,未來都不會再適用。首先,他指出金字塔形的組織結構將不再合用,能適應新時代的公司應該采取project-based的組織架構,根據不停改變的工作,組織相應的團隊,工作完成後便立刻解散,然後為下一個工作組織新的團隊。
也就是說,這三個月你可能是project manager, 另外三個月你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團隊的team member。在這樣高的階層流動性下,公司根本不需要存在中層管理層。如果未來的公司真的朝這方向發展,那麼我們便必須既能夠當管理,又懂得跑業務,周身刀,才能在未來社會中生存。作者說他見過的有業績的公司CEO,都是這樣的人。純粹的管理和業務專家,在未來將難以生存。
面對轉變的挑戰,大前提出時間的使用方法,金錢的使用方法,與及住的地方是三個最重要的競爭力要因。頭兩項不難理解,但第三項卻想不通,希望讀完以後能夠明白其究竟。(畢竟我是個常常搬家的人,了解住的地方和競爭力的關係,或許能幫助我計劃未來的住所、又或思考到底是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和什麼時候買和什麼時候租... 等切身問題。對於現時主流的租買理論,我覺得過於強調經濟考慮,也就是抵唔抵的問題,但住屋應不只是個經濟問題。)
只是粗略看了一點點,得到的訊息是未來世界變數很多,以往對的很多東西和觀念,未來都不會再適用。首先,他指出金字塔形的組織結構將不再合用,能適應新時代的公司應該采取project-based的組織架構,根據不停改變的工作,組織相應的團隊,工作完成後便立刻解散,然後為下一個工作組織新的團隊。
也就是說,這三個月你可能是project manager, 另外三個月你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團隊的team member。在這樣高的階層流動性下,公司根本不需要存在中層管理層。如果未來的公司真的朝這方向發展,那麼我們便必須既能夠當管理,又懂得跑業務,周身刀,才能在未來社會中生存。作者說他見過的有業績的公司CEO,都是這樣的人。純粹的管理和業務專家,在未來將難以生存。
面對轉變的挑戰,大前提出時間的使用方法,金錢的使用方法,與及住的地方是三個最重要的競爭力要因。頭兩項不難理解,但第三項卻想不通,希望讀完以後能夠明白其究竟。(畢竟我是個常常搬家的人,了解住的地方和競爭力的關係,或許能幫助我計劃未來的住所、又或思考到底是買房好還是租房好,和什麼時候買和什麼時候租... 等切身問題。對於現時主流的租買理論,我覺得過於強調經濟考慮,也就是抵唔抵的問題,但住屋應不只是個經濟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