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IDEA #399:不能形容

最近,“量地”已經一段時間的舊同事終於覓得工作,於某大機構任職培訓經理,負責開發管理層員工潛能。然而,每天穿全套套裝、同事間爭相展示名牌、還要帶備私人電腦回辦公室以補充公司資源不足、並工作到凌晨的生活,並不好過。

香港的培訓以team-building式”洗腦“培訓為主,全部都是采用同一個方程式,先游戲後總結(Debriefing),去帶出一些道理。由於游戲只是一個將現實簡化的東西,透過游戲頂多只能帶出一種意識形態,對工作的具體操作沒有任何益處。

帶出“作為一位領導,如能讓團隊向同一方向進發,團隊的效能便能大幅提高”一類的道理,並無法解決“如何做”的問題,而這卻是大部分人遇上困難的地方。所謂的”培訓“,只是用富趣味或激勵的方式,告訴你“音樂需要聲音好、拍子准、有感情才會動聽”,但如何做聲音好、如何做拍子准、如何做才有感情這些key issues,卻沒有回答。

另一位朋友際遇不及舊同事好,不被公司續約。上司說朋友工作效率不夠高,而且准確性不足,公司希望聘請一位在這兩方面比較好的同事。朋友虛心請教上司如何能又快又准,對方卻無法說出任何具體的提議,只是說朋友經驗不夠。

我看,如果你用慢的方法和不准確的方法做十年,你都不會變好。所以“經驗夠”和“做得好”沒有必然關系。而是你做得多,而同時你嘗試過很多錯的、不好的做法,並且記得如何做不好,所以現在你才能做得好。

又有一位朋友多年祈求上帝讓她能“嫁得出”,但禱告久久未獲回應,於是開始懷疑上帝是否愛她。朋友問我意見,我說:
  • 上帝說信耶穌的只可和信的結婚
  • 信耶穌的女性多於男性,部分教會比例更達到七比一
  • 上帝說一個男人只可娶一個女人
  • 上帝不可做不合邏輯的事情
基於此四個條件,女士難找到適合的男性,是非常自然的事,和上帝是否不愛她,所以不“給”她一位丈夫毫無關系。無論父親如何愛女兒,也無法買她根本“無得賣”的玩具。

從以上例子,可見兩個有趣現象:
  1. 知識和經驗似乎無法有效翻譯成某種中介物(如培訓或語言),然後讓第三者透過這個中介物,以獲得相同的知識和經驗。
  2. 很多人面對困難時,無法將困難拆解成組成因素,只能將困難作為一整體,以一種情緒對其作出回應,和人無法將知識經驗分解成語言的情況相似。
可惜,前者是語文的限制,後者是理性的限制,無法完全解決(當然有的人能夠比其他人做得好一點)。這篇文章,亦只能告訴你“道理”,無法提出解決“辦法”,和洗腦式培訓一樣“無能”(笑)!


訂閱錄音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