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IDEA #405:全息整理 (六) - 整理關鍵字

早前於全息整理(五)介紹了項目管理資料庫的設計概念。使用了一個月後,資料庫胖了不少,所以特別製作了幾幅截圖分享一下。資料庫的設計,其實也體現了不少工作哲學。認識我的人,便知道這些都是我常掛在口邊的“關鍵字”。

關鍵字一:圖紙 Think Before Do
設計系統和蓋房子一樣,要先將概念固定到紙張上,客觀審視設計、思考有沒有遺漏,才落手建造。使用期間,不時比對實際情況和圖紙,記下當初想漏的地方,日後便能根據經驗,改善預測能力。

設計圖(點擊放大)
圓形:切入點;方形:資訊類型:箭頭:資訊交換的方向;@:標籤分類關鍵字

關鍵字二:預測 Predict
設計者的預測能力,是決定系統成敗的關鍵。今天你的系統可能很不錯,但五年後、十年後呢?預先做好基建,就能預防放好傢具才發現地板沒有弄好、下了水泥才發現鋼筋不夠的情況 (本公司系統的情況...)。

人不是上帝,預測只能基於過往的資料。項目管理資料庫能依日期列出項目歷史,他日執行同類型項目時,便能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客戶可能提出的訴求。

項目歷史 (點擊放大)
日期又系統自動輸入,以確保統一性


關鍵三:完全記錄 Ubiquitous Capture
過往的資料能否變成預測的材料,取決於紀錄的詳細程度。“這個工作做得不錯”一類的記憶,完全不能幫助未來的工作。所以,所有經驗都要盡可能詳細記錄、定期重溫。

項目管理資料庫除紀錄項目歷史外,也記錄了所有工作項目的所用時間、成效、結果物(Deliverable)、及上司的反饋。他日重溫這些紀錄,便很容易知道哪些事情做對,哪些不對,哪些如果先做會更加好、哪些可以完全不做...


七月份的工作紀錄(點擊放大)
按藍色連結可查看執行紀錄(見設計圖Execution Note)

關鍵字四:本質 Deep Structure
預測是否準確,除經驗外,也取決於設計者對問題本質(也就是其深層結構)的瞭解程度。項目管理資料庫是基於Wiki開發。由於Wiki的設計者很瞭解資訊整理的本質(分拆、組合、與標籤),因此預先設計好可以將資料以任意大小分拆和儲存的機制。作為使用者,我只需要編寫程式,重新組合這些資訊零件即可。

資訊分拆範例(點擊放大)
Wiki沒有限定資訊分拆的單位,我可以自定一個表格,
將每一個格子的資料獨立儲存。
重新組合(點擊放大)
將剛才表格的資料格式化成正式的報告。

由於事情的核心沒有改變,所以可以同一個基建(Wiki),可以建立檔案管理程式、項目管理程式、紅酒資料庫、書籍資料庫、電子筆記本、食譜庫等。

關鍵字五:統一 Uniformity
工具是你工作的環境,沒有人會想在垃圾崗裏工作,所以工具的外觀讓人看起來感覺良好是很重要的。喜歡Miffy,所以所有自己開發的工具都有他的頭像,就連工作檯上也會放上兩個Miffy陶瓷擺設,讓整個環境有一體感。

無論你做任何工作,必先知道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才可約做越好。項目,除生產外,最重要是溝通和資訊管理的能力。軟件公司,最重要是生產和設計力。產品設計未到家,就算地上有錢、沒有競爭對手、市場潛力很大,你也拿不到,因為市場所需的你做不來。



訂閱錄音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