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音樂甜品 #41:數字美

最近,工作上無心戀戰。除了身心疲累以外,看不到出路,也是原因。為了破爛的產品而破壞原本快樂的關係,多麼不值得。


“你說的問題他們都改不了”。當你希望用你的生命去解決問題,卻到處遇上所謂解決不了的問題,實在令人沮喪。這就是為別人工作的無奈。所以我對自己說,要做好的東西,而不是work as a team to produce rubbish。三個人做不好,也就兩個人做;都做不好,就一個人做,最重要是

Perfection + everything in control

民主制度是做不出好產品來的,看Steve Jobs如此獨裁便知道。



現在的世界,資訊泛濫,卻沒有人整理(Google也只能夠做到不分好壞的建立索引);過度生產,滿地垃圾,卻沒有多少好東西;品學兼優生,也可以因為人太多而殺死一兩個,還要從家人開始。如另一位基督徒所說,真的非常“末世”。運用這位小朋友的邏輯,垃圾公司太多,放火燒掉一兩家也許都是閒事,還要從自己的公司開始燒...


用烈火燒掉這個世界,是上帝說過會做的事。非常感謝他有這個計劃,因為人就只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永遠無法達到上帝要求的完美。在他用烈火毀滅世界以前,世上唯“一”完美的東西可能就只有音樂和數學。


記得剛開始學習錄音的時候,常會一面聽老前輩的錄音,一面思考如何才能模仿到。學習任何事物,我都喜歡模仿,而不是先用自己的方法做。別人想好了的,照抄就好了,總不會吃虧。抄多了,就會慢慢培養出自己的風格。


數十年前的錄音,器材和環境都不同,不能完全模仿得到,但目標是要制造出相同的整體感覺。正如聽流行歌和古典音樂,聲音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週日找來一首新曲,還沒有正式吹過,決定將視奏(意思是不事先練習,一看樂譜便開始吹奏)過程錄下來。結果,效果非常不錯,也就上載分享一下。


好些部分還吹奏不到,請見諒。


自小特別喜愛巴洛克音樂,尤其喜歡那種透過高低音符交疊(juxtapose high notes and low notes),在一條旋律中制造出多重聲部的手法。用數字來表示,這種旋律就如:

1232 1232 1232 1242
1232 1232 1232 1252
1232 1232 1232 1242
1232 1232 1232 1252
1242 1242 1242 1262
1242 1242 1242 1272
1242 1242 1242 1262
1242 1242 1242 1272
....

更換音符的地方是如此的有規律,就像編圖案一樣;伴奏聲部還稱為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數學,加上音樂,就是完美之始、美妙之極。



Sammartini: Allegro from Concerto in F major for Recorder, Strings and Basso continuo

訂閱錄音室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IDEA #311:僅此一家

Rich vs. Prosperous
年頭和年中,都是回顧過去的好時機。七月,雖已過年中,但也未嘗不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上星期末開始,將以往多年來的錄音作品來了個大匯整,一來可以方便聽眾,二來能時刻提醒自己:這就是你一直在做的事,雖然不能夠讓你錢包發脹(rich),卻使你心中富足(prosperous),你要努力的做下去,直到有“成就”為止。

兒時夢想是“出碟”。現在唱片雖然已經落伍,但給人溫暖和寧靜的任務,永遠不會落伍。電子化的書,依舊是書。願完成一天忙碌的生活後,你能找到一個舒適的落腳點,在你感覺最舒適的地方,聽我預備的最獨一無二的音樂。這些音樂,你不可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

據統計,錄音室只有七十多位讀者,平均只停留一分多鍾。以我文章的長度,相信沒有幾個是會認真閱讀全文。如一位讀者留言說,文章是為自己寫的,多少人看並不重要。亦不介意自大一點說,不看絕對是損失。如此的文章,同樣不可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

如此的文章,加上如此的音樂,亦只有這裡才有。願各位珍惜,“自大時間”也就到此為止。

基建
今天又是一季一度的員工大會。如以往一樣都是描繪一下CEO的夢想、回顧organization chart、和報告一下業務發展的情況。能夠和妻子擁有相同的夢想,並能夠在每天的工作中追尋,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不過追求的夢想若影響別人,還是要以最高的標准去做。

CEO說,公司的產品可能是同類型產品中產品線最齊全的,功能也是最強勁的。對此,我不敢反對。不過摩天大廈不代表穩定。當公司業務向廣東、北京、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至西藏拓展時,以往提過無數次的“基建”問題,仍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基建”指很多方面,在我認識的范圍內,便已包括系統設計的模組化,和內容管理。

現在公司有接近七十個產品,將來要支援的語系超過四個。面對不同市場的需要,每個產品都需要增減和變動功能。可見說明文檔和用戶界面用語的管理,在未來將變得相當不容易。小小的系統改動便已涉及更改多個文檔,日後要令不同版本不同地區的文檔,能夠各自更新獨立部分,同時讓重復的部分能夠保持統一,是相當具挑戰性的工作。

最近,本地的客戶已不時投訴未能了解系統更新的情況,將來如要支援多個地區,情況將變得更加混亂。可惜,暫時看不到高層對內容管理上問題有所警覺。

內容管理,不是管理文件,而是將文件拆成基本元素,然後將它們作為模塊(module)來管理。就如你不是將履歷用一個Word文檔儲存,而是將每字每句獨立編寫、獨立儲存,然後在需要時,只需按個“給我適合工作X的履歷”按鈕,電腦便給你自動生成一個履歷,然後自動以電郵寄出。

人問題、系統問題
內容管理,概念是很簡單,但極度難以執行。除了需要特殊技術外,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沒有人學習作文時,老師會教你“你給我寫幾個句子,讓它可以和你去年寫的、和明年會寫的句子合襯起來”。

看上去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就是內容管理上要做的事。我們寫作,就是以文章為中心,作為整體的去寫。要將內容當成螺絲一樣,此螺絲能夠與不同的零件配合起來,需要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不是人人能夠掌握。

可做的事還有很多,最終還得看高層的是否有“投資”的眼光,不只著眼開拓市場,而是先固本培元,鍛煉好體魄。要不,就會面臨出版社的老問題:要將內容以紙本、網站、和電子書方式出版的話,便要將內容拷貝到三套不同的系統,然後用三套不同的流程去制作,真是“著鞋唔著襪,老土兼核突!”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