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專輯筆記 #01

盡訴心聲
晚上到入口網站坐坐,看到最熱門的搜尋關鍵字竟然是“偷聽男人心”!看來無論是男是女,都對異性的想法感到疑惑,並且永遠都搞不清楚對方在想什麼。重溫這個話題電視節目,聽到幾位男嘉賓都異口同聲說男人和女人一樣需要愛護,“美貌”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

的確,不論男女都需要愛,但是男性更需要的是尊重。如果“愛”和“尊重”只能二選擇其一,男人一定選尊重。你讓他做你也懂的事,他就誤以為很威風、很有用、被人需要,也就感到滿足,也就有能力面對生活。

雖然社會大力推動男女平等,但可惜永遠不會平等,就如我永遠不會拉著男性朋友上洗手間一樣,即使這樣做可能更有親密感和安全感(公司的男洗手間會有嬸嬸出沒,非常驚嚇)。

在關系方面,男女的不平等在於:女人要愛,男人要尊重。女人很尊重男人,男人就會覺得她很可愛,然後就會愛她;男人很愛女人,女人就不會敏感今天他打了多少次電話、傳了幾個短訊,以證明他真的愛自己。至於是男人先愛女人,還是女人先尊重男人,和kiss的時候誰先開始一樣,根本不是問題。 施比受更有福,誰覺得自己那天很幸福的就先做。

千理傳情
說起幸福,比起地震災民,能有閒情討論男女關系,是幸福的。公司同事發起的小小籌款活動,反應尚算不錯,對此感到欣慰。不過,比起金錢,我想災民更需要的,是別人去安慰情緒、撫摸心靈。上周同樣在看“星期日檔案”,被“愛是最大力量”的標題打動,想到“相隔兩地的人,能如何去愛呢?”

捐出的錢,固然能變成物資,間接傳達捐助者的愛,但金錢始終無法輸送感情。說話就不同了,我直接給你說話,你固然能接收到我的情感,即使把說話變成文字,情感依然能順利傳送。對了,何不透過音樂這種共通語言,去表達愛和關懷呢?如我在成長故事第二章所說那樣,音樂能把難以言喻的情感和信念,以無比高速上傳到人的心中。

致送音樂專輯的計劃就是這樣展開了。其實並不是什麼偉大的計劃,只是想把一些窩心的、日本人都熟悉的旋律,用最甜美的聲音演繹出來,然後透過宣教士“人肉”帶到災區罷了(教會宣教士剛好在仙台工作)。老實說,災區物資缺乏,供電也成問題,專輯可能派不上用場,也有可能有其他大小困難。但無論如何,先做了再說。最差的情況,還是可以上傳到YouTube,配上訊息,為其他日本人國民送上鼓勵。

錄制過程
周日是錄音日,開始了第一首樂曲的錄音工作,選來的曲目如上一篇所說是超動聽的“桜の栞”。錄音如平常一樣在睡房中進行,並由小熊負責“監制(監視錄制)”。編曲和原曲一樣是三部同聲合“唱”。由於電腦彈出來的鋼琴聲很僵硬,所以伴奏部分改為用音樂盒和鋼片琴。由於叮叮聲很像嬰兒玩具的聲音,聽起來就更有被安撫的感覺了。

現在Playlist裡聽到的是工程版本,也就是沒有剪輯和混音的版本。暫時三個長笛聲部都是單聲道,以預留空間(Acoustic Space)給稍後可能加入的聲部。此外,咪的收音方向也設定成超指向性(Super-cardioid),目的都是預留空間給可能加入的聲音,畢竟三支長笛還說不上是“合唱團”。

混音完成後聲音會變得寬闊很多,請密切留意! 以下是錄制時拍攝的照片,按一下放大:

監製與樂譜陣!

燈光顯示設定爲“超指向性”,收音範圍會比較窄。

製造音樂盒和鋼片琴的電子合成器。

長笛!



訂閱錄音室

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讓人懷念的歌聲

雖然不知道日本災民最需要的是不是金錢,但看到如此多人願意爲災民付出一點力,實在欣慰。發達社會,人都因爲生活壓力而變得疏離。願藉着天災的洗禮,能除去人們心中的自私,重新將生活的重點放到愛,而不是物質和保障之上。

因爲除了永不止息的愛,世界上並沒有任何東西,包括知識和保險計劃,能夠成爲我們的保障。

很記得聽過宮城縣第三女子高校演唱的那首“櫻”,是多麼的動人。地震之後,我時常想不知演唱這首歌曲的同學們,現在是否還平安呢?

不知是主觀感情還是語言的關係,日本女聲合唱團的音色(Tone),聽起來總覺得格外舒服和親切。雖然以下這首歌曲是由另一羣女孩子所演唱,但聲音卻一樣是我所喜愛的那種!

在此,期盼願災區能早日重建,好讓有一天再次響起如此美麗動人的歌聲。也願天父上帝讓我使用我的音樂,爲災民送上愛和祝福。樂曲還在挑選中,也需要尋找樂手,但這一首“桜の栞(櫻花印記)”一定會是其中一首!

不喜歡網上的中譯歌詞,喜歡用自己的,但暫時沒有時間。這個時候,也就細心聆聽三個聲部是如何的互動吧。希望香港音樂人,也能寫出如此精彩的編曲,而不只是寫“嘈嘈閉”的standard pieces。


—— Two Songs Featuring Japanese Choral Sound ——


桜の栞:



桜: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