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IDEA #321:幽默你的老板

本文起草於上星期,所以文章編號退後一位,變成#321。

上星期是過得非常充實。感謝同事的推介,週一午飯期間,去了一個令人快樂的講座。講座由著名精神科醫生陳嘉露主講,題目是“幽默”。所謂的“幽默",她說就是取笑自己,及看事情的另外一面。道理很顯淺,但不容易運用,所以她舉了個笑死人的例子。

一位病人任職懲教處,曾受精神病影響,幾乎把監獄內的犯人放走。康復以後,上司還是不放心,不時就會找他出來罵一餐,日子非常難過。即使是上洗手間,是大是小,上司都要問個清楚。

他找陳醫生請教如何應對,她便這樣說:

“下次他問你去大還是去小,你便笑笑口說:‘暫時不知道,等下告訴你!’ 他若再是問你‘去拉這麼久,有沒有連腸也拉出來’的時候,你便笑笑口回答說:‘今次無!’

陳醫生還教他說以後上司罵他以後,他要先向他鞠躬,然後倒一杯清水給他喝,然後說:“你辛苦了。說了那麼久,都口乾了吧,我都人有三急。這樣吧,你先喝水,我去尿尿,回來再聽你說過。”

如是者鞠躬半年以後,上司終於忍不住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的醫生教我要愛死你!”
“愛我?你是同性戀的嗎?”
“不是。醫生說要愛仇敵,因為她的宗教這樣教她。”
“...是哪門子的宗教呢?”
“基督教!”

後來,那位上司也成為信徒,沒有再胡亂罵人。

有時,聰明的看起來愚笨,有才能的看起來平庸,有地位的卻像乞丐。只有學習智慧,才能懂得分辨。


訂閱錄音室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IDEA #322:能量守恆定律

今晚運動過後,吃了點“美食”,等待消化期間,溫習一下一本不太舊的舊書。

重溫的章節講述五型人的性格特質。這種人天性愛家,街上的數量比較少,故不容易遇上,遇上了也不容易相處,因為他們的言語發自內在,不同於世俗,需要智慧去理解和欣賞。

我,是No.5,我上面再上面的老板,都是No.5。所以,一見面就是談工事,敬業樂業,工作和休息不分,都是我們的“天性”。Work與Life都是同一件事情,犯不著要尋求什麼Work-life Balance。工作,是最好的休息;休息,是最好的學習時機,最重要是腦袋有精神食糧,其次才是錢袋裡有糧。

人的心理特性可分為三類:心力型(感覺和情緒大曬型)、腦力型(講野唔做野型)、和肌力型(做野唔諗野型)。一邊使用的能量多,另一邊獲分配的能量便自然少,我稱為“能量守恆定律”,適用於每一個人。

五型人智商必定高,否則當腦袋會負荷不來而燒掉。所以,我們腦袋霸占能量最多,以至感覺和肌肉都無足夠營養供應而變得遲鈍。以我為例,若不是用絕招,靠花錢強迫自己,一輩子也提不起勁去動動,更不用說像現在那樣一星期做足六小時劇烈運動(拳擊加舉重)。像現在做完運動回家,腦袋和肌肉能量分配不平衡,還是要動動腦筋寫寫字,重設能量分配比例,才能安然入睡...

此外,腦袋吃得飯多,還會產生以下“副作用”:
  • 喜歡研究宇宙真理(太簡單的話腦袋會空轉死火)
  • 喜歡把問題分析到爛掉為止(否則腦袋負重不夠,反而覺累)
  • 不喜歡閒聊(因為“正經野”都不夠時間說)
  • 外表冷漠(因為臉部能量不足)
  • 不習慣表達感受(因為口部能量不足)
  • 對太多說話的家人或伴侶感到苦惱(因為噪音影響思考,不能思考會引致腦袋空轉失火)
  • 嚴謹控制資源(因為要研究的課題太多,再多資源也不夠用)
  • 經常在腦中把不同意念連貫起來(因此是天生“食字爛gag”王)
  • 綜合各方意見才下定論(因為喜歡整理很多材料)
  • 性格抽離,從外邊看事物(因為腦袋轉動的離心力把靈魂拋到外面去了)
  • 不喜歡Team Work(團隊裡太多人說話,太多噪音)
  • 無法理解非基於邏輯的反應(因為這是一台電腦)

總括來說,其實就是腦袋結構特殊,身不由己...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