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員工大會完滿結束。意外地,沒有隻字提及盈利上的挑戰。可能性一,突然有“大水喉”從後支援;可能性二,不認為此問題可以/應該集思廣益,共同解決。自大和缺乏危機意識,都是失敗的根源。
會議內容與過往無異,都是復述公司的Mission及思考一些概念性問題,一切對改善產品和盈利毫無幫助。加上任何問題若只草草討論、匆匆回應,沒有系統紀錄分析,亦只是浪費時間的腦力游戲。
CEO常強調公司的Mission有四:Production(生產)、Diffusion(銷售)、Adoption(令產品被用好)、和 Control(內部調控)。每一項其實都是任何公司必然要做的工作;說做人的Mission是工作、生活、消費、睡覺,是廢話,亦不能指引方向。
舉例說,“以模塊化(Modular)和程式碼再利用度(Reusability)高的方式進行效率生產、靠專業知識而不是硬銷手法去推廣、透過制約產品複雜程度讓產品變得更好用、透過架構化和自動化去減少內部浪費”,才是能指引方向的Mission Statement。公司很多事情落實不了,根本原因就是想不清,說不出。“紙上談兵”如此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何況是去落實?
與以往有異的,是高層主動提及“Profit”,不單為此字下定義,還透露公司會為各部門制定它們對盈利的“貢獻指數”,作為薪酬調整的參考。一對球隊,是一個系統,任何人都是取勝的關鍵,一環弱,也就環環受影響。用統一的量尺,不以整體角度看待球隊,而是看能入球,是因為有些人的“貢獻”較多,有的人“貢獻”較少,不但不合邏輯,也傷害員工感情。誰想做“天生”貢獻程度低的人?
對於Profit,CLO以CEO的四個Mission為基礎,定出以下四個盈利因素:
1. 員工生產的產品為客戶帶來改善
2. 員工能成功表達產品好處
3. 員工能讓客戶享受到產品帶來的益處
4. 通過內部調控,員工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而公司將根據此四點評定同事的績效。會議上,我們被安排就相關一項進行討論。同樣,此討論是浪費時間的。
先不討論該四點是否是盈利的充分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此處的問題同樣是“說了等同沒說”:“改善”、“成功表達”、“享受”、“效率”所指的具體特性是什麼?此外,產品設計、定位、與及內部調控,在公司都是管理層主導的事務,並不在員工權力範圍,因此不可作為評核基准。
定義清楚,表達清晰,是這裡的人最不願意做的事。而所有事務,集中於一個能力不足的人身上,亦令公司遇上很大的決策樽頸,有金都趕不及“執”。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