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IDEA #214:靈感管理

為應付三三四新學制的需要,公司將推出旗艦產品的新版本。在此同時,老闆亦希望為新產品提供更完善的文件配套(Packaging)。

經過一輪摸索後,發現可以參考Adobe那樣,為重點產品撰寫Factsheet和Whitepaper。如果做得成功的話,應能為產品建立一個更為專業和權威的形象。說穿了,白皮書其實就是封"扮中立"的長編推銷信。

寫Whitepaper有如寫學術論文,需要就產品的時代背景、技術背景、結構、和功能操作等作詳細闡述。由於要盡量中立,部署方案時要考慮的因素亦需要有所交代,而不止是說自己的產品有多好。自家產品的賣點,只有在教育讀者客觀認識問題以後才可悄悄加入。

至於Factsheet,事實上亦是經過包裝的宣傳資料。所以,Factsheet和whitepaper不單要為產品提供包裝,其自身也要以身作則,經過一番包裝,才可見人。

寫論文,不能缺少資料搜集、組織、和內容醞釀的過程。讀大學時寫論文,我一般會用腦圖法(Mindmapping)去構思和組織資料。不過,腦圖法的缺點是資料和概念之間需要有比較清晰直接的關聯,如“蘋果和葡萄”聯繫到“水果”,“火車”和“飛機”聯繫到“交通工具”等。

不過,在內容醞釀的過程中,很多時會想出一兩段精彩的描述。此類東一塊西一塊、且不知將來會如何利用的資料,性質比較模糊,歸類困難,並不合適用腦圖法來管理。最近,找來一個非常有趣且免費的軟件,能夠很好地管理這類零散和尚未定型的內容片段。

先說一點時代和技術背景。

現在是iPhone OS 3.0和“Web 2.0”的年代。起初,互聯網的構想不單是人人可以看,亦人人可以寫(the read-write web)。可惜由於技術上的限制,要直到到最近五六年,才出現如Blog、Wiki、和YouTube等可讓人方便地發布內容的工具,實現當初“可讀可寫”的理念。

互聯網是一個全球資料庫,Web 2.0除了可讀可寫外,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所有資料都可以透過標籤(Tag),作多維度的分類。分類,是一個高深的課題,所以動植物分類和杜威分類法,其規則均非常複雜。比較接近日常生活的,要算是電腦的檔案結構。

在本質上,電腦的檔案結構是單維的,一個資料夾下包含著另一個資料夾。在此層級結構下,具有多重屬性的資料便變得很難管理。Miffy的玉照應該是在“My Picture”資料夾還是在“Cute Things”資料夾中呢?電影院資料應該是Entertainment類還是Business類呢?根本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腦圖法的限制和檔案結構和分類索引一樣,就是同一筆資料只可以從一個維度去提取和聯繫,要是剛想出來的精彩句子既關於A,亦關於B,用一般的組織方法也就很難進行歸類和整理。整理工作做得不好,他日需要利用這些素材寫作時,便容易出現“明明想過一個好主意,但就是找不出來”的情況。

返回正題。

那個有趣的工具叫TiddyWiki,是一個能夠有效組織資訊的工具。Wiki是Web 2.0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一大班人協作建立內容,並讓使用者能以簡單的方法格式化內容。Wiki支援將同一筆資料同時歸類到多個屬性,並懂得將有關聯的資訊透過超鏈結聯繫起來。

TiddlyWiki的功能類似。你可以自由輸入一筆筆的資料,然後為資料加上任意數目的分類標籤。由於無需以層級方式組織資料,所以很適合儲存一些零碎的寫作靈感。
嗯,這幾句是關於功能A的,可以用在introduction中,又可以用於產品規格表中,又可以作為參考資料放在附錄,那就給它四個標籤吧:Function A,Introductory Text,Spec,Appendix。
此外,又可以加上如"Factual Tone"和"Marketing Tone"等的標籤,以識別寫作方式。他日簡介功能A時,只要將關於Function A,又是Introductory Text,和又是"Factual Tone"的資料一並抽出,便可以即時找到有用的寫作材料。

現在是資訊的年代,能夠掌握大量資訊並在有需要時即時提取,對於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便利。不過,在增加資訊分類靈活性的同時,訂定分類策略時所要考慮的因素便會增多。

層級式分類是個靜態系統,你只需考慮資訊當前的屬性,然後將其歸類到個最近似的類別便可(你總不能將資訊同時放在一百個資料夾中)。標籤式分類是個動態系統,容許你為一項資料附上上百個標籤,若標籤未能有效反映資料的屬性,那麼便容易出現找不到資料的情況。

個人感覺大一般人對資訊屬性的掌握程度仍追不上工具的進化。大家都用互聯網,有的人能夠快速從中找到所需的資訊,有的人找大半天都找不到,分別就在於你能否用精確的關鍵字(也就是標籤)去概括事物的屬性。

工具是有了,但離真正能夠有效使用的距離還有一大段。這裡有TiddlyWiki的中文簡介,有興趣可以一讀:http://web.nlhs.tyc.edu.tw/~lss/wiki/TiddlyWikiTutorialTW.html#TiddlyWiki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