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生活報告

這個星期繼續“懶惰”的生活。懶,指的是沒有如前那樣頻密地更新錄音室,但在工作方面還是如常的勤力。

習慣了眼睛的毛病後感覺已沒有那麼煩厭,把電腦的字體調校成母雞般大小以後,閃光亦有所改善。醫生說暫時沒有做手術的必要,可以再觀察。不過,靈魂之窗還是要好好保護。

決定了會購買一台24''的顯示器,它要懂得根據室內光線自動調整光度到健康水平,把解像度調低(e.g.1280x960 > 1024x768)時不會“起狗牙”,還要能定時告訴我用了螢光幕多久,提醒我休息,照顧好我的眼睛。如此細心,當然只有日本仔的產品可以做到。

當了兩星期幕後黑手,研討會的演示終於預備完成,明天將會在五星級酒店與五百多名“有頭有面”的聽眾見面,當中包括徐立之。沒有接受過專門訓練,但有信心說絕大部分的聽眾都會留下良好印象。最終的完成品雖然只得區區九頁,但卻是過去兩星期每日早上7:40思考到晚上12:00點的精致之作。

早上上班,發現換了新鄰居。只是談了幾句,對方便邀請我家李太到她的單位作客。她和母親一樣常擔心會弄花別人的牆(她也是位租客),母親以前從事裝修相關工作,見對方同樣是“別人的東西當自己東西般愛護”的同道中人,所以特別“過她兩招”,交個朋友,並順道邀請對方參觀我家的電線和支架。原來,新鄰居的兒子和我一般敗家,而且還是行家!

今天的主題是“盡在不言中”。

在太子轉乘油塘線,在月台上面向迎面而來的一位女孩子,感覺很面善,想起應該是剛搬家不久時在同樣地點遇上過的。始終是陌生人,當然沒有傾談、沒有打招呼,大家只是站在同一個的扶手的兩邊,她看她的免費報紙,我看我的付費雜誌。相同的,是大家都那麼瘦小,都是給了個“之前好像碰過面”的眼神。

回到公司的電梯大堂,時間是9:10,腦中繼續構思演示的設計。碰到CEO和CEO太,CEO先是微笑說早晨,然後用表情加上動作,“說”了聲:你死!遲大到!。我報以一個微笑,表示“我知錯了”。

搬家以後,每天都乘荃灣線。無時無刻都是那麼擠擁,看書看不到、寫字寫不了、聽歌聽不清,百無聊賴。基於我睡不醒的天性,唯有避過高峰時間才乘車,遲到實屬必然。遲到不是美德,亦是不守規矩的表現,但我選擇了多一點思考和感受的空間,而犧牲一點紀律;工作也不只限於在辦公室中進行。從我平日的行事和彼此的交流,我想他亦明白這點。

正如市場部經理所說,能想出好點子,下午到辦公室外走走又如何?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可以休息。最愉快的工作模式是:
  • Work as you play, play as you work
  • FlexiTime:隨時開始工作,隨時結束
  • Home office 2.0:將慣用並用得順心的工具帶到辦公室,at my own pleasure, at my own cost
只要不影響人便成。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IDEA #174:The Beginning Is Half of Everything

每逢腦袋閉塞,都喜歡到蘋果網站作客,總會找到些新靈感...
最近,在蘋果網站的Latest Ads中聽到了這首Sad Song (Long),

http://www.apple.com/getamac/ads/



實在是有意思,百聽不厭。

歌詞在挖苦對手的Windows Vista常常出現芝麻綠豆般的問題,無論怎樣升級,質素也只能算是過得去。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在當機的時候按Control-Alt-Delete,重新啓動。

蘋果的廣告用字一般都很精煉“抵死”,這個廣告亦不例外。

首先,歌名叫The Vista Blues,“blues”除了指樂曲的風格外(Blues:藍調音樂),也能解作“令人擔心”。“Blue”,亦令人聯想起以前Windows經常出現的藍色死機畫面。

其實,Windows患的是軟件界稱為"Dead Core"的病。每一個如Windows般的操作系統,都有一個稱為內核(Core)的部份。內核是操作系統最核心的部份,電腦會在啓動時將內核載入記憶體,以控制電腦的基本功能,至於比較次要的功能,則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從硬碟載入。

由於Windows在起初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很多問題,在要能運行舊程式的前提下,Microsoft只好在有問題的設計上修修補補,最終令內核越弄越大,一代Windows比一代要求更多的記憶體,Vista更要2GB記憶體才可勉強運作暢順。

相比之下,蘋果OS X的設計方向是內核盡可能小,不將不必要的功能加入內核,所以同一個操作系統,除了可運行於電腦,也能運行於iPhone和iPod,無須像Windows般特別設計個流動版本(Windows Mobile)來。

更重要的是,Steve Jobs在多年前知道自己的系統設計有缺憾(那時的蘋果電腦和PC一樣常當機),所以決定將舊系統推倒,重新設計,因此才有現在的Mac OS X和現在的蘋果公司。正如一位朋友所說,Mac電腦幾年也不會出現一次問題,而Windows則望塵莫及。

記得製作愛之詩(見音樂甜品#14)時,電腦才有1GB記憶體,運行的是當時最新的Mac OS X 10.4,但照樣能弄出個管絃樂隊配樂來,要是用Vista的話,連Windows自己也跑不動。很多時,電腦的問題在於軟件的設計,不在於硬件。花錢在硬件上,不如買個Make Sense的軟件。

尊敬蘋果,除了是因為其創意,也因為欣賞他們懂得建立一個好的開始。因為太多太多的問題一旦發生了,根本無法從中間開始解決(如金融海嘯)。所以,在有生之年,Windows都不會好用,除非Microsoft有能力和勇氣從頭來過。

歌詞中,PC唱到:"After year of fixes, I'm still blue...The problems, they repeat."
的確,由於Microsoft的consistently wrong,我們亦只好consistently的按Control-Alt-Delete...

行文到此,想說的是:電腦可以重新啓動,生命則不能,所以一旦發現方向錯誤,也就要當機立斷,立刻修正。有時,將舊有的推倒重來也不要緊,不竟數年之後又會是一條好漢,一條好女。

=====
廣告歌歌詞如下:(付上美國俚語註解)

The Vista Blues (<- 藍調音樂, 一般用於表達悲傷的感情,又同時反映了PC的無奈)

So many users leaving me, And they ain't comin' back.
Vista's got issues, it's so glitchy (芝麻綠豆),
They're leaving me for Mac.

Problems? Too darn many.
Patches? Not enough.
Expensive upgrades? Well, I need plenty,
Just to get me up to snuff (=勉強過得去).

People hate it when I crash and freeze.
Vista's got me out of sorts (勞氣),
I'm often sick, to some degree,
On hold with Tech Support!

After a year of fixes, I'm still blue (令人擔心).
The problems, they repeat.
Now there's only one left to do:
Control, Alt, Delete.
AAWWOOOOOOO!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工作報告

不知是否鑒於課本售價持續上升,書商又流行隨印刷書籍附送電子教材,教育局於上周宣布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如何利用電子教材和電子課本進行教學。而這兩個禮拜的功課便是為公報中所提及的“首次會議”準備演講材料和協助訂立策略。如此重要的會議,主講者當然不會是我,但作為幕後黑手的一員,也感到壓力。(政府公告原文: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810/16/P200810160184.htm)

晚上跟從事教科書出版的朋友傾談了一會,發現出版社透過外購軟件,能夠將整本書在保留版面排位的情況下製作成電子書,並加入多媒體內容。此外,"間書",朗讀,和做筆記等功能似乎亦不難做到。如此看來,公司的電子書方案實在不見得突出,加上內容輸入方面麻煩非常,是大量應用時的一個隱憂,幸好在會議中可以暫時不提及。

政府公報提到專責小組會研究“引入電子課本及其他選擇”,可見電子書不會是唯一的選擇。

個人認為:
1. 由於紙面和電子媒體各有優勢,電子資源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兩者需要並存(Multiple-Channel)。
2. 鑒於成本和內容關聯性及統一性的考慮,紙面和電子資源內容不可能安全獨立,而是有一定的重覆性(Reuse)。也就是說有的內容會同時出現於紙面和電子媒體,有的則局部相同,有的則完全獨立。

基於以兩點,要有系統地推行電子教材,必須要有完整的內容管理策略,以使文字和媒體內容能夠被有系統地使用/重覆使用在不同的載體(紙面及電子載體)上。

談到內容管理,外國多使用XML技術及單源(Single-Source)的管理方式。出版社作為主要的內容供應商,還是以美術排版主導,采用文字檔作為稿源,再進行排版,不利於內容在多個輸出渠道之間的再利(Reuse)。

此外,書商以出版紙面內容起家,沒有有系統地規劃和設計內容在各媒體之間的分布該如何(外國稱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不利於內容的可再建構性和統一性。個人希望小組在研究各種方案時能一同考慮內容管理的問題。

內容管理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范疇,近來學習的編程語言(嚴格說應是"樣式表語言"),其主要應用範圍亦是在於內容的管理,再利用,和資訊呈現(Content Presentation)上。

自07年起,在公司的產品說明書上實驗采用XML和Single-Source技術,效果不錯。最近更成功將網頁完整轉換成PDF,將來希望程式能根據所選的出版渠道,自動選取適當的內容(Conditional Processing),以更配合個別媒體的特性(如紙面輸出,用內容編號#24567的段落;電子書,則用帶有超鏈結的#24568段落)。

如將來政府推行電子教材的話,能夠快捷的將內容來源高速轉換成所需要的表現方式(如網頁,字面書籍,演示文件,系統的隨機幫助[Context Help]),將能大幅減低製作成本和成品速度。人家花三個星期的排版工作,我用電腦三秒便能弄妥的話,應該會有很大的優勢(早前實驗將五十多頁的書進行自動排版,連同目錄和索引頁數的自動計算,只需不到三秒)。

可做的真的還有很多。

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

員工發展日感想

調動部門以後,第一次以新的身份參加公司活動,從同事在BBQ的表現,感覺客戶服務部是個很溫馨的部門,其上司也是個深得民心的老闆...

昨晚公司舉行第三季度活動,節目是CEO就“核心價值”這一概念進行演講,並讓同事就公司的核心價值提議一些Working Guideline。

欣賞CEO盡力用各種方法和例子去說明何謂核心價值,不過說話反映的始終是“經營者思維”,理性有餘,但難以動人以情。

畢竟,大部分同事都沒有經營過公司,沒有體會,很難理解核心價值為何物,不理解的當然也就不會認同。也許,先幫助同事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告訴他們"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合乎價值的你做了,不合乎的沒有做;個人尚且是這樣,何況是一間公司?" ,才能讓人真正理解他的想法。

人的理解力其實很有限,自己有的東西,不說也明白;自己沒有的,任你怎說也是廢話。說到底,我們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自己的核心價值,將它們寫下來,並凡事以其作為行事準則?由於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做,跟他們說“核心價值”,自然是對牛彈琴。

總之,為了價值可以犧牲短期金錢利益的,是經營者思維;為了搵兩餐而放棄價值的,是打工仔思維,兩者距離之遠,不難想像。

近來,面對公司內部的矛盾,有的同事選擇趁機大膽發言,有的則不發一言,以表失望(或避免講多錯多,招來橫禍)。我想,改善身處的環境,比尋找新環境來得有建設性,因為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的事常有發生,何不盡一點力將現有的改好?

只是,每個領袖和CEO都有比一般人強的自我(Ego)和主觀意志,與CEO對話,不能用一般的邏輯 ,即使你說的話一千個正確。想CEO改變和接納一些建議,只能智取不能強攻,亦需要耐性和部署;與其說服(Persuade),不如慢慢的去影響(Influence)。

早前相約一同午飯論政,CEO特邀將公司的核心價值和組織架構等的想法畫成概念圖,讓同事容易理解。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一個組織只能靠共同的理念去維繫和驅動;肉體在公司,靈魂不在,你給多好的工資和福利都沒用。的確,要得到人的靈魂,只能從精神層面出發,不能用錢買。

一頓政務午餐,感受到高層和基層思考模式和利益重點的不同,雙方都有各自的無奈。不過,很高興他最終亦注意到有的標準不能強加於人,承諾會改善appraisal system,加入同事的創建。這我想是很好的開始,畢竟沒有人會討厭自己參與建立的東西。

晚上,“趕下場”到馬鞍山白石參加燒豬BBQ。之前沒有太多的期望,但抵步後看到如此美麗的天空,頓時對於燒烤有了期待。食物雖沒有什麼驚喜,但看到同事將燒好的食物放在碟子上,留給正為大project在燒烤場用3G網絡上網辦公的客戶服務部老闆,心中很是感動。

當一個你不在的時候別人也想起你的人,和當一個別人見到你也當什麼都看不見的人,你想做哪一個?

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

音樂甜品 #20: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週五前往驗眼,發現嚴重問題,不可以再長期使用電腦。暫時還找不到speech-to-text的程式可以將讀出來的聲音轉換成文字,所以也就寫得精簡一點吧!

這是在Billion Place生日會上吹過的歌,上載的是一個數年前做的舊錄音,用了比較多的混響(Reverberation,就是一般在K場聽到的那些"回音"),笛聲也錄得比較響亮一點,和最近的口味有著明顯的不同。年紀大了,開始喜歡反璞歸真,原汁原味。用紙寫,用耳聽,不一定比用電腦來得慢。

還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眼睛的問題,要思想的問題還有很多...

有哪些工作不用長期面對電腦,而自己又能應付得來?
現在擔任的崗位還能否勝任?
喜愛的錄音工作也要盡量離開電腦進行,用台式中文說,就是用聽的,不用看的。


*按兩下播放按鈕,開始播放。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揾錢方法多

過去的週六出席了朋友的生日會,這是暫時我參加過最高價和最高興的生日會。從中感受到自己所認識的很少,所接觸的亦只是社會中很少很少to the power N的一部分。隨之想,到底是將自己一直在做的做得更好,還是改變一下方向,待找到更多可能性的時候才去抉擇?

生日會在中環一個叫Billion Place的地方舉行。第一次去,不知怎樣稱呼這種地方。那裡的名稱是Beverage and Training Centre,生日會主要是以食為主,廚師兼老闆會在你面前烹調當晚的菜式,上菜時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菜的材料和特色。接近最後的幾道菜時,老闆調製了兩種不同的Fruit Punch給我們,很有特色。小時候心臟有問題,不能喝咖啡和酒類,這次一喝喝了四杯,感覺良好。


入口處


為了提早準備一下生日會的節目,我早了半個小時到達。進去以後,便遇上老闆和主角的朋友。老闆是名印度人,由於已是第四代在香港生活,廣東話說得非常好。當晚我會表演長笛助慶,三人談了一會兒天後,我便熱一熱身,吹了一首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老闆每天都接觸不同的人,見識得多,話題也多,面對我這個悶蛋,也談得上幾句,即使他不知道我拿在手上吹的是什麼東西。席間表演了四首情歌,大家都很是雀躍,比生日的主角更加高興。

對於食物我認識不多,總之都是很好東西,弄得很用心,尤其喜愛最後的甜品。在嘗Fruit Punch的時候,老闆開始進行他的Training,他教的不是一般的東西,而是出老千和心靈感應。他用啤牌表演了幾種出千的方法,準繩度其高,要拿什麼牌就有什麼,派牌也可以隨意派個同花順出來,令人歎為觀止;即使手不觸摸啤牌,也能夠透過向另一個人發號施令來抽出四張A,證明了電影所看的特技真有其事,不是虛構。他說要做千萬富翁,他隨時可以,只是他不想騙人。

最有印象的還是那個心靈感應游戲。玩法是將九張牌背朝上的放在台上,分三行,每行三張,然後邀請一位女性敲打其中一張牌,其後邀請她的男朋友或相熟的男性朋友去猜到底女孩子敲的是哪張排。據老闆說如果兩人關係深厚,兩者的腦電波便會互相共鳴,當男性將手放在牌上逐一感覺的時候,便會對女朋友或相熟女性朋友所敲打的牌有特別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女性所沒有的(所以他請男孩子去猜牌)。

結果,在場的兩對情侶和一對相熟的異性朋友,都能成功猜中。由於每一次猜只有九分之一機會猜中,玩了三次三次都猜中的機會是729(9的三次方)之一,實在很難是巧合,加上老板親自表演猜牌,亦一次猜中一位女孩所敲的牌(據稱他腦電波比較強),所以當晚出現四次連續猜中的機會是6561分之一!難怪主角感歎說她以後都不唸science了。的確,世界上科學也解釋不了的事實在太多。唯有相信人之間有超越物質的聯繫,因此才會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另一半。由於找到的機會是那麼的小,也許那個人根本不能用主觀意願的去找。遇上了的時候,你會知道。Steve Jobs說過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見IDEA #125)”.

老闆年青時在懲教處當獄卒,遇見過很多犯人。由於工作刻板,獄卒和犯人們其實都很喜歡互相傾談。出千便是從一名專騙女人錢,在八十年代能夠單靠騙女人而擁有六千萬身家的犯人身上學回來的。老闆很詳細地說了那名犯人的經歷,並從犯人的經歷總括出想一個女人向自己死心塌地的方法和原則,與及“揾錢”到底有哪些方法,也告訴我們如何在半個小時內賺5000元。

他所說的我沒想象過,沒見過,當然亦沒有做過,感到震撼是理所當然的。聽他說的時候,現場沒有一點聲音,是一種寧靜的震撼。臨別之時(餐廳將會在本月19日結束營業),老闆逐一問過我們從事什麼工作,在場的一位女孩叫他猜自己的性格,老闆只是說了一句

“你地都係好人,乖乖地番工啦!”

聽了很是感動,說了那麼多,結論還是叫我們腳踏實地,當個好人。先不論合法與否,以他的技術的確能賺大錢,但他尊重自己的人格,只是將絕技作為非商業用途,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世界上有的選擇會高速帶給你財富,但最後還是要依從自己的心。“我不趕是因為我不想,不是我不懂”。選擇開餐廳,每晚接觸不同的人,看著別人渡過歡樂時光,其實不就是很快樂嗎?遇上我們這班好人,會對自己的食物和經歷感到欣賞,還有能聽到即慶表演的冧歌(失禮失禮),又是另一種的快樂。看著老板的經歷,似乎看到了一點方向。

開放式廚房,家庭式裝修

最近,在別人的鼓勵下,報考了政府的AO。其實從來沒想過要當政府工,雖然我喜歡慢慢做,興趣不算廣泛,給人的印象是個悶蛋,說話也很“正經",性格也不活潑,當政府工作理論上最適合不過,但心底裡我清楚知道我喜歡一份工作不當超過三年,不要每天都做相同的事,也喜歡“撈過界”,即使不是經理和經營者,也想從高處看事物,不喜歡被困在同一個工作同一個部門裡。

所以,公司發生的事即使和我沒有直接關聯,我也喜歡問過究竟,甚至找老闆談天,胡說一番。即使別人覺得我的看法片面和不夠成熟也沒所謂,最少我有說出來的勇氣和有嘗試去了解問題的動力。年青人沒有經驗,不靠胸前的勇字和一股傻勁,哪靠甚麼?

我不大聲說那些即使是錯誤的看法,別人不會知道,也就不會指正,也就不會有學習的機會。“撈過界”和“八卦”就是為了製造學習的機會。政府組織大,規矩多,不能“撈過界”,實在於心不合。以我的性格,不合意的都不會做得好。做得不好的,也就不要碰。

最近,一本叫“從AO到Freelancer”的書在熱賣,作者以前是一名政府AO, 後來竟選擇從事自由業,放棄很多人考也考不進的崗位。讀了不多,但有共鳴的地方卻很多。從餐廳老闆的經歷中,我感受到一點東西,但需要點時間讓它沉澱...

我在想...
  • 我喜歡變,不喜歡穩定,練習音樂,也不會每天都一樣
  • 我喜歡工作內容中有“美”
  • 我可以長時間獨處
  • 我有興趣了解組織的運作,但不喜歡組織的運作方式,因為組織中有organizational diseconomies,還有永遠解決不了的人的問題
  • 很多人會找我談心事,且大部分人我都能很快掌握他們的心意和感受,就如餐廳老闆一樣...
  • 我擅於和身邊的人逐一建立關係,也能夠在很多人面前發表有吸引力的演說,但不擅於和一大伙人發展友誼
  • 我性格不是外向,但喜歡表演,在台上發揮比在台下好
  • 我長氣,有很多話要說
  • 我對工作環境沒有要求,隨時隨地都能工作,但工具則不能隨便。即使公司提供的電腦不錯,我還是會將家裡的電腦帶到辦公室(Home Office 2.0?)
  • 很多人說我做的東西"靚",老板問我是不是一做就要做得"靚"的時候,我肯定的說了聲"是"
  • 選擇做什麼,我喜歡隨心,但做的過程要高度系統化,不得隨心
適合這個人的career到底是什麼?
==========
後記:
早前,一位擅於交際的朋友建議我多參與群體活動,練習一下和一大伙人建立關係,所以最近開始主動參加飯局和生日會。生日會中的人我只認識一位,其他的都是陌生人,是個很好的經驗。在此特別鳴謝朋友的提點。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破世界紀錄

這兩天破了世界紀錄。

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我從來沒有寫過程式,以前學一點點Visual Basic也覺得很困難。調職Customer Communications以後,不得不 多聽客戶意見。給錢公司的客戶說想要有方便列印的說明書,於是給錢給我的客戶便自然產生同樣的要求。

現時公司的說明書是以網頁形式發放,將資訊分成容易消化的單位,每單位一頁,方便搜尋和列印,是軟件技術文件的通用標準。可惜公司的客戶比較傳統(麻煩),即使不看,也要一份看起來像書一樣的說明"書"。基於客戶第一的原則,唯有加以配合。

說一點說明書的背景知識。

剛上任的時候,公司的說明書都是以"書"的方式在Word上製作。而軟件系統的特色是到上市售賣的那天設計都不會定下來,加上功能 眾多,使說明文件也變得篇幅很長,又要時常作出改動,每次修改文件內容時還要顧及格式的統一性,麻煩之極。

說明書作為參考資料,沒有人會由頭到尾看一次。所以能讓人以手頭上的問題為出發點,找尋當下所需的資訊是很重要的。既然不會 順序閱讀,那麼無論在甚麼地方開始看都要看得明白這一點也很重要。

回應第一點要求,說明書的內容被刻意分成細小的單位,以便能針對系統使用者的問題來編寫內容。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搜尋起來 亦會比較容易(如google一樣,能根據關鍵字找出不同專題的獨立網頁來)。

回應第二點要求,說明書會提供大量的交互連結,讓讀者透過閱讀相關資訊,自行建構內容的關聯性(因為作者無可能知道讀者喜歡從哪裡開始讀)。說明書中強調的是概念的關聯性而不是文字層面的連貫性("如前所述"、"剛才提到"、"以上/以下的說明"等,都是寫說明書的禁用語)。

總括以上所說,說明書的理想製作方式並不是Word擅長的敍述(narrative)方式,而是能夠被隨意組合的分散(Discrete)方式。因此,編寫說明書需要的是個能夠將資訊隨意組合的編輯工具。

此外,由於說明書格式需要非常統一,互相連結的地方和更新的次數又多,能夠自動排版追蹤內容之間的聯繫,便顯得特別重要。試想像你在第十頁加了一段文字和幾張圖片,可能從11頁到121頁的連結文字和圖片編號便會被推後,如果說明書中有數十個這樣的地方,而每天都要更新幾個地方,剛是修改"有關XX的資料,請參看第23頁4.2節"一類的句子,已相當費時失事(但很多公司都是這樣做)。

要滿足以上所有的要求,說明書的文字必須能夠被自動化處理,以便能進行"如果段落X的位置往後移動$頁,將所有相關聯結的頁數 增加$"那樣的操作。 Word的文件格式封閉,難以做自動化處理,加上它不擅將一份文件分成多個子文件,並能追蹤之間的關聯,所以經一番研究後,建議公司購買了一個法國出產的編輯工具。該工具能做出很好的分散式說明書,但做不出客戶同時要求的說明"書"。

要使文字能夠被自動化處理,內容編寫和組織方式必須非常有系統,以便電腦能識別(電腦不會知道用Word寫的CV裡哪一段是 公司名稱哪一段是工作經驗描述)。於是,在Technical Communication業界便出現了幾個標準,只要根據標準做人,便可以用支援該些標準的工具去對說明書內容作自動處理和自動排版。可惜,標準之間不是完全兼容,做網頁式說明書的標準用來做傳統的說明"書",便會出現問題(如不支援亞洲語文)。現在,要兩者兼顧,唯有將跟從標準A編寫的內容用標準B的方式從新排列。

要學習寫程式,就是為了能夠做到上述的標準轉換。

詳細過程相當繁複,簡單說就是將現時已有的符合標準A的分散式檔案輸入到一個局部支援AB標準轉換的工具中,將它們組合成 做"書"所需要的單一檔案(以標準B方式排列),然後再經過自己編寫程式將剩餘不符合標準的部分改寫成完全符合標準。最後,便能用

支援標準B的工具建立所需的傳統式的說明書。

生平第一次寫程式,剛是以下這幾十行,便摸索了十多個小時。結論是我蠢,不宜當Programmer。不過,這些句子所做的其實已經不少,相當於將英文文章用日文文法重新寫一次,所以還是很有成功感。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音樂甜品 #19:給妹妹的生日歌(Preview)

很久沒有上載長笛作品了!

今天是妹妹的生日,雖然不是親妹,但她和我一樣都是無論怎吃都不長肉,所以特別有親切感。女孩子太瘦不好看,在此祝願她離開現時的MT剛位後,能夠早日找到自己的路,"有啖好食"。


昨天只得一天假期,不夠時間完成整首曲的製作,也就先送上半首吧!

要學得開心一點喔!


*按兩下播放按鈕,開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