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舊地
今天公司舉行產品推廣日,碰巧在母校舉行,甚感高興。學校雖然已經改為小學,但中學時代的音樂室現在依然是音樂室,管弦樂團和戲劇學會常在排練的禮堂,地板依舊如以往那樣的滑溜。還記得一天晚上在雨天操場練習,碰巧鄰校管樂隊又再加練。他們吹一段旋律,我就連忙模仿,非常有趣!
尋找方向
離開音樂母校以後,到了又一城吃午飯,順道逛逛PageOne。翻了幾頁稻盛和夫寫關於工作的書,很是感動,因為終於找到有老板說工作是要完美主義,一絲不苟,決定成敗的因素都在細節上。這不就是我的價值觀嗎?做就要做好,沒能力做好的也就不要去碰。
購來翻譯自韓國的筆記本術書,由女作家所寫,編寫角度和表達形式和日文同類型的書不同,很有新鮮感。書中提到我們都喜歡對自己說謊言,自己限制自己。這些謊言包括“沒時間”、“太遲了”、“這個我做不到”等。書內附上表格,引導你寫出你對自己說的謊言。“我這個人很沉悶,不懂做有趣的、能吸引大眾的事”、“我不是銷售推廣的材料”,“我沒有經濟的頭腦”,都是我最想寫下來的謊言...
迷茫
這兩個星期一直和伙伴談論有些什麼事可以搞,思維都集中在網上內容發放和寫作方面。畢竟正職只是“工作”,不是“職業”。有的意念談幾分鐘便談不下去,很明顯不是好主意、又或是並非自己擅長的事。有一兩個主意很好,但看不到“損益分歧點”所在,回報有限,很難持續。
寫寫畫畫,不少人都會,競爭激烈,加上又和正職性質類似,難以做到正副業平衡。回到原點,做我最喜愛的表哥(喜歡繪畫表格的哥哥,老時變成表叔),和當週末錄音師,才有發揮。重溫一期關於多重職業的雜誌專題,當一名週末歌劇演唱家,年收入可達200萬日元(14萬港元),好過抄股票。
做九型人格分析,五型人最適宜當顧問,但最好倚賴別人為你執行,不要自己做。五型人腦袋太快,手腳跟隨不上,最終什麼都“做”不成的機會很大。寫報告和文件,讓別人跟著執行,才是我們的強項。現時的公司容納不下“思想”,只喜歡“死做”,不是可以發揮的地方。音樂例外,腦袋和手直接聯繫,想到就能做到。
“大企問”沒有資格做,但不時有人問我如何整理,而在大中華地區滿桌滿屋是東西的人超多,這方面可以發掘一下。整理,在日本可以考取“整理收納顧問”民間資格,要做企業顧問,也可以考取“中小企業診斷士”國家資格。在大中華地區,要做“顧問”,如果入不到McKinsey、Big Four等大公司,路便要自己闖,客戶也得自己開發。自行推銷,似乎是第一步...
推銷
這個Blog,本是做來推銷長笛音樂,不過音樂生產速度過慢,反而變成文字主導。要又快又好,在音樂上確是一項挑戰。去年二月提過要從簡化編曲著手,並且要克服簡化編曲後對音質的影響。經過一年的學習,善用低頻泛音、房間反射、和空氣交涉,並於去年三月購買專業級器材後,聲音已算錄得不錯,剩下的是拍子配合和更重要的問題:如何吸引人來聽。
頭一個問題無法完全解決,畢竟不是兩個人。第二個問題比較麻煩,可以用這些方式解決:
- 可以結合音樂和其他元素,打包推出(暫時想不到)
- 可以找這方面強的人代勞(推廣古典音樂,需要高手中的高手)
- 交給天父,讓各位弟兄姊妹口耳相傳(這個成本低、又比較可靠)
回歸原點
在沒有找到路向時,還是繼續做已經做的事吧。下午練習了兩個小時,試用最輕鬆的方式,也就是現場錄音,錄制了三首曲。以往很介意有噪音,時常要等候安靜的時刻。今天在想“出自城市的音樂,何不就由得它有附上城市的味道呢?到現場聽音樂會,不是都有咳嗽聲和其他雜聲麼?聽黑膠唱片,不都是有抄豆聲嘛!” 媽媽的抄菜聲,錄進了音樂,反而給人強烈的現場感和“搞鬼”的感覺。
將來的週末錄音室2.0也許可以叫“抄豆音樂廳”,專播放現場抄菜錄音,忠實反映城市的soundscape!
新嘗試
以往錄制的歌曲多以慢歌為主。慢歌以二重奏形式表演,總給人空空洞洞的感覺。所以今天試試快歌,由於音符比較多,感覺亦豐富很多!除了選曲上要注意外,錄音方法也要注意。由於旋律和伴奏都是自己吹,必須分兩次錄制然後混合起來。但這樣做音樂旋律和伴奏之間沒有了空氣的互相交涉,會令空間感大打折扣。
所以,錄音要這樣進行:
- 錄制旋律部分
- 用中頻比較豐富的喇叭播放旋律部分,一邊聽著旋律一邊錄制伴奏部分
- 用喇叭播放剛才錄制的伴奏,一邊聽著伴奏一邊重新錄制旋律
- 將2和3混音, 1不要
這樣,2和3自然會含有在空氣中直接混音的旋律和伴奏部分,能夠模擬兩位演奏者聲音相互影響的情況。聽聽錄音,感受一下吧!純數碼混音的效果,可聽音樂甜品#27。
樂曲為:
- 約翰 史特勞斯 - Radetsky March
- 韋伯 - 歌劇“魔彈射手”中的“獵人大合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