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
試想像有一群小孩子正在參加遠足,他們要沿著一條狹窄的小徑走到目的地。路很窄,不能爬頭,所有人只能一個跟一個走,直至全部人都到達終點為止。那麼,你覺得怎樣的行走次序才能夠讓這班小孩子最快到達目的地呢?
憑直覺,不少人會認為應該將走得最快的孩子安排在前面,然後再依次將走得較慢的人由快到慢排列。不過,由於走得慢的人無法追趕走得快的人,最終決定隊伍行進速度的其實是隊伍中最慢的成員。所以,即使排第一的小孩子走得再快,最終亦無法令整個隊伍加速到達目的地。
快的在前慢的在後不行,那就應該以相反的方式排列,讓走得慢的去決定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這樣,位於後排的隊員由於能力較強,他們可以緊貼走得慢的同伴,縮短隊伍的長度,加快到達目的地。必要時,還可以支援前面那些體力差的(如給他背背包),讓帶頭的能走得更快更輕鬆,進一步加快整個隊伍的效率。
遠足的情況和公司的日常營運其實非常相似:
- 小孩子排列的次序:相當於生產工序和工作流程
- 還沒有走過的路:相當於生產原料
- 走完的路:產品
此外,在遠足的比喻中,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
當小孩子是由快到慢排列的時候,所有人都不得不盡全力向前跑,才能夠縮短隊伍的長度,但由於慢的無法追趕快,最後隊伍仍舊會越來越長。而當小孩子是由慢到快地排列的時候,除了最慢的那人外,每一個人都只要使用其部分的能力,便足以讓隊伍的長度減到最短。
由於隊伍的長度其實是存貨,所以生產隊伍越短,就越能加快推出產品(整隊走完小路)的速度。這就說明了為甚麼"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廠,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工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