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IDEA #185:放下見識,尋找指定席

除夕又到了。早於數星期前,已開始在未來年表中描繪來年及往後數年的大計,今天也會探訪九龍塘B醫院,為09年其中一個重點目標做點預備功夫。

對於未來,要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的話,那會是“當一個與別不同的人”。即使從事與別人相同的行業,也要以獨特的方法去做得比別人更好。當然,常掛在口邊的愛、誠實、和感謝,仍舊會是我的核心價值。

大學畢業,同學們都為了前途和識見,努力進入大公司。與此同時,亦有人不惜離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McKinsey顧問工作,建立自己的安老事業,還辦得有聲有色。中學時代友人所服務的海底電纜公司,年營業額超過二億,員工也只不過區區七名...

一兩個例子,不能代表什麼。不過在網絡時代,世界的確變得更加平坦,“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各從其類、各從其職,不必過於介懷舊時代的觀點。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最重要的是站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傲視同群。這個位置,只有你可以占有,是一個上天指定給你的獨特席位。在那裡,你能夠不戰而勝,就如在電影“Twilight”中,男主角Edward Cullen對深深被他吸引的女主角Isabella說:

Everything about me invites you in. My voice, my face, even my smell. As if I would need any of that. As if you could outrun me. As if you could fight me off. I'm designed to kill.

他的外貌、魅力、和體魄,都是為了能吸引人靠近並奉上自己而與生俱來的。即使他什麼也不做,獵物依然自動投懷送抱。

很多人羨慕別人擁有的和知道的比自己多。見識的多少,只是相對性問題,亦不直接反映人的能力。我不是比非洲人能力高,只是我比他們幸運,生活在香港而已。但在非洲人的領域裡,他們的見識定比我多很多。在他們的地方,我可能連一天也生存不了。

無論能力高低,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均有限,不可能對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所了解。變得真正有見識的前題不是進入一間怎樣的公司、擔任個怎樣的職位,而是在喜歡和擅長的領域中做最好的自己。何でも知ってる人なんていない、好きで得意な分野で自分を磨こう。

身處不屬於自己的位置,你只會看到別人收入如何豐厚、前途如何光明,令自己意志消沉、自己討厭自己,最終弄得身心疲累。每個人生於世上都是獨特的,在所擁有的條件下,以獨自的步伐做自己愛做而又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並感謝自己所擁有的每一天,才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

自分は自分、世界に一人きりのユニークな存在なのです。毎日に感謝して、新しいことに向かっていく。あくまで自分のペースで!

在新一年來臨之前,問問自己

Am I designed to kill in what I'm doing? Where is my designated seat in this world?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IDEA #184:得就係得

經濟不景,很多人選擇安全至上,保住工作,有的人則繼續尋求理想。

很快,妹妹失業已幾個月。她是個比同年紀的女孩子要成熟的人,在之前當管理見習生的一段日子裡,似乎找到了怎樣的工作才適合自己,每天工作到夜深的生活,亦不是“我的志願”。

上星期三前往某上市公司面試,過五關斬六將後,深得would-be boss的欣賞。的確,80年代出生的“小朋友”很少有她的經歷和成熟,但同時又能保持小妹妹的活力,不像她哥哥那樣是個“老人精”。

查問家宅出身以後...

“這職位我最多只會給你11k,那你會給多少家用?”
“我想也要4k-5k才夠。”
“那你會否不夠用?”
“嗯,在行內我是出名的'han妹'啦!”

簡單而真誠的答案。真誠而又懂靈活變通的人demand over supply,怎會失業?

人事中介公司說她經常轉換工作,客戶不喜歡。常轉換工作不好,是舊時代的想法,如大前研一所說,“新大陸では社員の定着率で会社を計らない”、在新時代裡,員工越穩定的公司其生存能力越低。我想,最重要的是人格。經過深思熟慮以後轉工,沒有任何問題。

無論如何,接見她的高層都給了她一個滿意的笑容與及進入下一輪面試的機會。

無論經濟好壞,生命和時間都照樣流逝,實不應因為短暫的經濟環境問題和一些普遍存在的偏見,而采取消極態度。“做住先啦”,不是負責任的行為,正如你不想你的老板對你說“請住你先架炸”一樣。

今天是第二輪面試的日子,相信即使有五輪面試,也一定難不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