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星期日

IDEA #442:愛屋及烏,擁君及熊(“賤熊30”觀後感)

早兩天看了一場早場電影。回想起來,上一次看早場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套電影現在在HMV已是屬於一百元三隻(DVD)的類別了)。看了的是那一隻在地鐵站廣告架上背著人小便的“賤熊”。

電影講述男主角小時候因為種族關係而結交不到朋友,所以父母在聖誕節送他一隻抱抱的時候會說“I love you”的玩具熊。他十分喜歡玩具熊,並祈願它能夠像人一樣說話。豈料它一天清早真的變成人一樣懂說話,還和總體鬥嘴,成為全國新聞“人物”。

二十多年來男主角和玩具熊一同成長、一同泡姬、一同學壞。雖然三十多歲人還沒有幹出什麽成就來,但他的愛心和魅力,依然吸引了一位漂亮和有才幹的女朋友。不過,由於玩具熊這位“損友”的影響,令男主角無法長大成人、無法認真工作,他雖然答應會改變,但沒有一次做得到。結果,女朋友在多番失望下決定分手。然而,玩具熊努力的幫助挽救他們的關係,還因此被一位精神失常的粉絲拐帶。玩具熊在營救的過程中一分為二,變回一隻不懂說話的熊。女主角經歷了它的死亡,才認識到玩具熊雖壞,但已是兩人生活的一部份,也不知不覺地對它產生了感情;男朋友經歷過失去女朋友,也變得更成熟,不再是一位“小朋友”。



在一次婚禮上聽過一段訓誨,叫當丈夫的在婚後要放棄敗家的玩意(無非是相機和音響)。誠然,每一位男士都有自己的“玩具熊”,它不一定是花很多錢的玩意,但肯定是影響他深遠、霸佔他最多時間的一件事物。當一位男士遇上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她似乎就要和這個玩具熊去競爭他的時間和心思。或許電影要說的是,玩具熊無論如何已經是他生命的一部份,讓他成為今天你愛的他。在關係裏面,重要的不是把這個有份塑造他的玩具熊踢走,而是讓它成為彼此之間的一個連結(Bonding)。在他成長的同時,玩具熊也會一同成長。一天若兩人的關係受到挑戰,玩具熊還可能成為兩人重燃愛火的中間人。

有人說女人想男人變(變得成熟)他卻不變,男人想女人不變(永遠青春可人)她卻變。其實,接納他/她原來和現在的自己,才是辦法。愛屋及烏,擁君及熊。他有他的玩具熊,她也有她的白馬王子;他沒有因為玩具熊而少愛你;她也沒有嫁給那位白馬王子。你願意抱抱他的玩具熊,它同樣會對你說一聲“I love you”。

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IDEA #441:終有一天感動你

八月就要過去了,在公司服務的日子也很快要過去。回想在辦公室工作的這六年,快樂還是比不快樂的事情多,即使辦公室實在有很多奇奇怪怪和不合邏輯的現象。說到底,人都是屬靈的動物;靈性勝於邏輯,所以很多關乎人的事情,就是科學也解釋不了。

離開公司前,預備了一封簡短的遺言,說一些員工不應該說的話。其中一段是這樣的:

日後,你和{name of your wife}還要繼續領導{name of the field}界邁向變革。對內對外,如能少看一點個人理想和信念,多從雙贏利人的角度考慮;又不將別人對事情的不同觀點視為「不合作」和對自己的批評,相信必能發現更多從前所沒有看到的機遇...

此外,又將過往六年觀察到和思考過的問題寫成一份幾頁的報告,提醒老闆一些盲點或不願意面對的事情。這些話,可能觸及別人痛處,也不會換來好的Reference,但正確的、能造就人的,也就放膽做好了,誰知不會“終有一天感動你”呢?

在交接工作的同時,又繼續準備開辦教室的事情。

經過一段時間的“靈魂搜索(Soul-searching)”,也刻意的去教教兒童合唱團,還是覺得成年人才是我要服務的對象(儘管小朋友都很可愛、很聰明)即使這意味著一星期可能頂多只有二十個小時可以上課,而二十小時所可以賺取的收入根本不足夠生活。但我挑戰自己,這個限制只是傳統音樂教授模式加諸於我們的“現實”,我只要把教授的模式都改掉,二十小時是足夠的。還有,很多人日間是不用上班的,也有很多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的人,二十小時的限制未必是真實。

創業的過程中,找來不同的人傾談,也邀請他們評價我的想法,好讓我所想的可以利己利人,既不犧牲學生利益,又能達成理想。面對由零做起的各種困難,看到不同人對同一個課題的理解可以完全相反,在做出來以前,實在難以判斷誰對誰不對。

  • 有的人覺得虧本一段時間都是“有得做”,有的人看到支出大於收入便打退堂鼓
  • 有的人根據自己的畏懼下決定,有的人根據自己的熱情去下決定
  • 當快沒有錢的時候,有的人覺得應該大力節省花費,有的認為要增加花費,以提升賺錢的能力,儘快控制赤字
  • 面對不確定性和資訊不足,有人認為做著想,有人認為想清楚才做 (如業務的設計應該去到多具體才可以正式宣傳呢?宣傳了才發現行不通怎麼辦呢?)
等等

這些,我想都沒有標準答案,做的人不同,也會有不同結果。說到底,只能憑信心,因為“信”是未知之事的唯一判斷基準,而不是邏輯和數據。若上帝每個人只造一個,而且從不會造垃圾,那麼祂這樣造我,自然有祂想我服務的人群,也自然有成就事情的方法。 

我信別人做不到的我做得到,因為只有一個我。

我又信當你在服務一群你被呼召去服務的人群 (to serve those you are meant to serve) 時,
你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感動別人!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