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星期五

IDEA #229:常識管理(三)

若前文所述的邏輯正確,那就表示當:

  • 生產涉及超過一個人
  • 生產涉及前後工序(必然現象)
  • 組織成員存在效率差異(必然現象)
  • 所有的人都盡量快速地工作
  • 慢的人無法追趕快的人(這個亦屬必然)
就會出現隊伍延長、庫存增加、和有效產出(Throughput)減少的問題

在遠足的例子中,隊伍只要肯走就能將小路走完,也就是說他們所生產的產品一定能夠賣出。在如此理想的環境中,尚且會出現“每個人越盡全力去跑,行進效率便越差"的現象,更何況是在做了也不一定能賣的真實世界中呢?

由於大部分人都沒有思考過上述現象,因而錯誤假設只要所有人都做得快,整個團隊的效率便會提高,並選擇以以下的方式去進行管理:
  • 讓每一位員工都盡全力去工作,沒有一刻空閒(這就相當於將走得最快的孩子安排在前面)
  • 盡快完成每一件事(亦等於將走得最快的孩子安排在前面)
  • 評核指標強調個人績效(同上)

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貪快得慢。


所以,若要改善整個組織的效率,增加收入,就應該:

  1. 遷就整個生產流程中最慢的工序和部門(樽頸)的產能,來調節組織其他部分(非樽頸)的產能(相當於讓慢的小孩子排在前面)
  2. 集中增加樽頸的產能(因為它們決定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
  3. 讓非樽頸部門用其剩餘生產力去照顧樽頸部門,減少樽頸的負擔(幫慢的小孩子背背包,讓他走得更容易)
而不是盲目叫所有人全速前進。(待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