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的傷口頗大,妃子們趁勢繼續襲擊,每日三餐均有美女相伴,不亦樂乎。在此希望能盡快重過單身生活,但和一羣活潑的妃子一起team work,我寧可one-man band算了。
晚上和金融界朋友會面,拜托對方代為處理保險事務,隨道問候一下她和新男友的情況。說著,發現問題頗大。問題的本質不是雙方性格是否配合,畢竟有所不同的才吸引人,而是在於大家關心的位置不同,加上朋友心中顧慮太多、負擔過重,阻礙了感情的發展。
從現象可以看到本質,從本質可以找到解決方法。所以,“輔導”工作亦從了解現象開始。了解以後,才知道男方投訴她近來非常“moody”,沒有關心自己之餘又顯得刻意隱藏自己的想法,不像是互相信任和愛護的一對。面對這個難解的英文單字,朋友覺得一頭霧水,明明已表現得很克制,又哪裡會“moody”呢?
朋友的男友是一名英國人,在“大摩”擔任高層,當慣別人的上司,性格比較直率,脾氣亦不算好,因此她一向采取遷就的態度,盡量滿足對方的需要和要求。基於我對朋友的認識和關於男方的描述,感覺朋友是一個心理能量呈外在流向的人,男友則是一個心理能量呈內在流向的人。
前一種人比較容易跟隨環境轉變,不太擅長監察和表達自己的感受,連自己都不太“關心”,更何況要關心別人的感受呢?朋友的雙親都不擅表達,基因上的影響加上性格特質,表達自身感受對她來說比金融數學更難。後一種人完全相反,他們有非常強的自省能力,能時刻醒覺自己的心情和原則,因而不容易改變。由於重視自己,因此同樣希望親密的人能像自己一樣關顧自己的感受。
外向的人思想焦點置於外在的人和環境,外在轉變帶動其行為轉變,因此總不能consistent;內向的人將焦點置於自身以內,個性和行為都非常consistent,亦期望別人能盡量向自己的想法靠攏。基於雙方性格上的分歧,我會說男方所說的“moody”,實際上不是說朋友脾氣不好,而是說她的變化讓男方覺得不知所措,摸不著頭腦,和初認識時的一貫熱情形成很大的落差。
那到底是什麼變了?原來,經過半年的相處,朋友漸覺得比以前更加珍惜對方、更希望能發展一段長久的關係。過分的在意令人凡事會思前想後,不敢隨心所想的說、隨心說想的做,令對方產生一種陌生的感覺。過於在意對方的一言一語、過於遷就,亦同時讓對方覺得你難以預測,這對喜歡consistent的人來說更是大忌。
所以,我給的意見很簡單,不用高深的數據分析:
“你負擔太大了!何不就如當初待他那樣就好了?”
發生了的不能回頭,現在的親密程度和當初的亦不盡相同,但若同意對方由開始到現在都是那樣子,只是自己的顧慮令事情變糟,那麼要解決問題亦不是很難 :
1. 針對自身性格弱點,學習關心對方。關心,無需太花巧,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噓寒問暖,一句簡單的How are you也就足夠。領導人探望地震受傷的兒童,不也是簡單的問候一兩句,便讓對方熱淚盈眶麼?問題在於有問候還是沒有問候,而不是怎樣問。
2. 用最自然的方式和對方相處,符合場合的也就可以說、可以做,畢竟對方不是妖怪和冷血殺手。很記得美國小提琴家Isaac Stern 1979年時到訪大陸,當時他看到大陸音樂家的演奏光有技術沒有神韻,便問了個很重要的問題:“Why don't you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 為甚麼你不聽從你的心、聲聽從你的耳朵去演奏呢?
為什麼對方好像什麼都不用做?因為人際關係有如一面鏡子,你怎樣對人,人怎樣對你,無需刻意要求別人做些什麼。況且若對方事事對你照顧有加,能力又比你高,他需要的只是你的關心,何不就給他想要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