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IDEA #199:錄音室更新計劃進行中(一)

生日前決定升級錄音儀器,當時的想法是"先填補空缺,可以用的則繼續用",結論是先購買咪放大器和硬體均衡器。怎料不出一星期,情況急變,原本還可用的音頻介面終於長眠不起,加上體會到要做出好東西來,首先必須聽得清楚問題,所以升級計劃來了個急轉彎。


音頻介面
照相,可以用數碼方式(數碼相機拍攝>電腦編輯),也可以用模擬方式(菲林相機>黑房編輯)。錄音很相似,既可以用全數碼方式(錄音>電腦內進行混音),亦可以用模擬方式進行(錄音>將聲音發送到硬件處理器進行混音)。壞了的音頻介面屬於“多進多出”(Multiple In/Out)型,兩種製作方式都能夠支援。

購買新儀器的目的是要晉身專業(當然還需要練習技術),看中了名廠Apogee Electronics的產品。由於專業級的“多進多出”音頻介面非常昂貴,加上經驗中用盡所有輸出和輸入通道的機會不多,所以最後買了比較經濟的2進/2出型號,但平均每條通道仍要一千元(舊的介面每條通道只是一百六十元)。

試聽後,有如用高質電腦顯示屏看電話拍的照片一樣,過往以為弄得好聽的作品,全部不及格。一首以為做得不太好的,卻出奇的正常。換了解像度高的儀器,有如多了一對新耳朵,一切都變得更清晰,但也同時意味著要將舊有作品在新的標準下重新製作。

由於新的儀器只得兩個聲音輸出通道,連接喇叭後已沒有多餘的通道連接訊號處理器,所以日後只能夠使用軟件形式的信號處理器。之前說有的東西軟件不能勝硬件,但在有限的資源下,買一雙好耳朵還是比較急切。



舊有的咪曾經作過以下的嘗試:
  • 連接到舊音頻介面的咪放大器,聲音比較實在。可惜那個咪放大器很早已經壞掉。
  • 連接獨立的咪放大器,聲音很尖、很瘦。舊居和新居都出現相同情況,故相信不是環境問題。
用新的音頻介面連接舊咪後,聲音開闊不少,但仍舊尖酸,如此證實了是咪的問題。師傅教落,買東西一是買最便宜的,一是買最好的,中間的不倫不類,用多了錢但好不了多少(所以炒魷魚也要從中層下手,呵!)。所以,這次下定決心要豪一次買最好的,也提醒自己升級的目的是要專業,不是要省錢。

週五特別請了一天假,並帶同額外耳朵一雙前往試咪。買專業儀器帶同母親去的,相信我是香港第一人(笑),情況有如你帶同老闆去買菜一樣有趣。買儀器,容易買和維修非常重要,故決定幫襯香港供貨比較足的奧地利AKG Acoustics。由於型號還沒有決定,於是帶同長笛,由最便宜的一支開始測試...

第一支,三千多元,聲音尖得不得了;第二枝,價錢幾乎雙倍,聲音實在一點,但和心中所想的還有一段距離。再試,一路試... Sales哥見這位攜母試音的小朋友似乎不是"玩玩下"以後,便給我試再高一個型號的咪。

不得了,就是我想要的聲音。調校咪的接收Pattern以後(該咪有六個接收Pattern),聲音非常接近自己用耳朵聽自己吹奏時的感覺,於是一分鐘內拍板購買。家貧、收入低,好咪只買得起一枝。錢不夠,技術搭救,以後要學習如何用一枝咪錄出兩枝或更多枝的效果(之前為某財經機構高層弄生日歌時作過類似嘗試,效果不錯)有難度、有挑戰性,是好事!

未來數月的工作是學習和了解新咪的個性,並改善吹奏技巧,以配合錄音的獨特需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