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IDE #378:小喇星

由於賴以起家的產品銷售呆滞,公司最近將注意力投放到完全沒有競爭優勢的電子書和電子內容上。雖然銷情如何還不得而知,但從那非常“山寨”和高成本的生產方法可以預見,賣得不好的話會賠本,賣得好的話會“做唔切”,棋如何下也是一個殘局。

制作電子內容,最困難的是內容輸入和顯示。傳統的書籍由於媒介(書頁)有固定的大小,只要按“所見即所得”的方式排版和輸入文字便可以了。你想第三十頁有一張圖片,也就在那裡插入即可。電子圖書,卻要照顧不同顯示裝置的屏幕大小,不可能在iPhone和iPad上,第三十頁的內容都相同。iPhone的螢幕小,如要清晰顯示,每一頁可顯示的字數一定不及iPad多,因而影響分頁和內容位置。

因此,合理的電子圖書制作方法,應先用結構化的方式輸入內容(也就是不以頁數作為內容組織單位,而是根據章節等結構),然後再利用一個排版的程式,自動根據顯示裝置的大小調整內容和圖片的位置和大小。可惜,管理層做事一向缺乏長遠考慮,將電子書當一般文件般去處理,結果同事需要為每一個顯示裝置制作全新的排版,無日無之,費時失事。所以每次問候負責有關工作的同事,她們都顯得很無助。

其實早於2008年,已經提出過手動排版不是辦法,系統設計應該預留自動排版機制。由於當事者不關心長遠問題,當然也是不了了之。現在的問題,三年前已經知道...

今天,發現某個項目終於采用結構化的方式輸入內容(一些練習問題),但系統的設計竟要同事白手編寫以下這個東西(這已經是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Question type="FITB" lv="1" zone="0" bonus="1" keyword="F1_VOC_EE">
<Span type="text">Apple is ___</Span>
<Span type="input" answer="red">3</Span>
<Span type="text">in color.</Span>
</Question>

這段文字稱為XML。簡單說,就是告訴電腦紅色文字的功用是什麼的一種語言。由於檔案需要由電腦處理,所以格式要很准確,不能有誤。同事只可修改紅色的部分,其余部分則不能碰。做這項工作,等於要你在數百個相連的字母中,只修改其中數個,但不能碰到其他的字母。

如果輸入的題目數量少,還可以接受。但同事的工作量是每天四百條,也就是四百段以上的語句。那有什麼可能不錯不累呢?這樣精細的工作,絕對應該由機器去代勞,而不是浪費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生命,即使你付了他錢。

我問這位累得駝背的同事:“為什麼Programmer不弄一個輸入題目的程式,讓後自動輸出XML呢?”。同事無奈回答因為他們沒有時間。然後我覺得更加無奈,與其讓四五個人慢慢輸入和核對,何不投資幾個小時去做個工具,免卻無謂的付出呢?用編輯的工資請資料輸入員,又是何等愚蠢呢?其實,從2006年我進入公司以來,從沒有聽過一天是“有時間”的,重要的事都是不斷給緊急的事排擠...

“小喇星!!!咩都話無時間!!!今日我唔做自己野,我寫呢個程式比你!” 結果,用了半天的時間便完成了那個Programmer一生人都說沒時間做的東西。


程式功能其實很簡單,只要輸入文字內容,就能根據問題類型,輸出適合的XML語句。此外,還可以一次輸出多條題目的XML。由於界面已經將要輸入的內容表格化,所以能杜絕輸入錯漏,也不需要用肉眼去判斷有沒有不小心碰到那些可惡的符號。

作出這個行動,其實只想表達兩個信念: 
  1. 先建好地基,才蓋房子,而不是先建房子,待就要塌下來的時候才去整個樓房拆掉,改善地基。那時已經太遲。
  2.  不是沒時間,而是不肯去想,急功近利。
一名文科生半天就能弄好的程式,專業的程式員為什麼會“沒時間”做呢?


訂閱錄音室

IDEA #337:自己問題不能自己解決

自從日本發生地震以來,每天都留意新聞,看核電廠的最新情況,每次看都不禁令人擔憂。今天經濟日報報道八成子女憂慮是不是世界末日快來,反映小孩子似乎有大人沒有的直覺和智慧,知道世界末日和天災有所關連。



我想,大人過於驕傲,喜歡對災難性的問題說“不可能”和“不會”,以至失去了對危機的警覺。動物沒有人般有智慧,但卻能憑直覺,知道什麼時候地震就要來。最近看Jim Collins的How the Mighty Fall,說明公司由盛轉衰的五個步驟,而第一個步驟,就正正是“驕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以前不信耶穌,不明白什麼是“平安”。現在,當看着那麼多幼小心靈在擔驚受怕,害怕世界末日不知什麼時候來,心裏特別能感受到平安是什麼。或許人不是怕死,而是怕怎樣死(像鄧光榮那樣舒服的離開就好)。平安,來自信徒都知道2012一定不是末日,又知道末日來臨前夕會有什麼預警,人會如何生如何死,世界的最終命運又會是怎樣... 人不平安,因爲不知道。

以前只信科學,可惜科學解釋不了人性,解釋不了世界上很多不合理的事情(辦公室裏就已經很多)。而聖經說驕傲是各種罪惡之源,不承認自己驕傲的人,是沒得救的。每一個信耶穌的人,都經過認罪的過程,而所認的,就是驕傲這條罪。

從這次地震和核泄漏事件,以至公司由盛轉衰的經歷,都印證了人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全世界最高的防波堤,防不了更高的海嘯;人類最堅固的一種建築物,亦抵擋不了自然力量的衝擊;最先進的科技,都控制不了中子和加瑪射綫亂射。什麼專家,都沒有辦法預測地震什麼時候來,世界末日什麼時候到...

地震發生後不久,爲一家Y字頭日本大公司翻譯業務計劃的PowerPoint。因爲總公司想每一位同事都瞭解公司在新一年的方向。怎料前幾天再幫忙翻譯內部通訊時,便知道她們有同事失蹤,日本的辦公室和營業據點也受到損毀,或要作爲臨時收容所。

就這樣,正當我讚歎日本仔的文件功夫是如何了得的時候,也不得不感嘆無論人做得多麼出色、計劃多麼完備,都敵不過突然而來的天災。那麼,人憑什麼去驕傲呢?其實沒有什麼可以憑的,只是硬着頭皮不認自己的有問題罷了。

每一個人都有盲點。盲點在別人看來是很清楚的,只是自己不知道。所以無論何事,都要不計較身份,請教別人的意見。必要時還要讓別人去幫忙解決問題,因爲你的問題你解決不了,否則就不會有問題了。同樣地,整個人類都有盲點,這個盲點自然需要其他“人”去替你解決,而不能靠自己。

“導人向善”的宗教信仰,不是正確的宗教信仰,因爲人既然不善,如何能靠自己去向善呢?正確的信仰,不是導人向善,而是指出問題所在,然後提供一個外力去解決這一個問題。

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又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再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說出了人本性上的盲點(明明驕傲,但看不到自己驕傲),並提示我們有一個外力可以協助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神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報紙引述,專家建議父母”切勿含糊回答“有關災情和世界末日的問題。我在想一般父母可以憑什麼知識清晰回答呢?更有趣的是,小孩子爲什麼也明白”世界末日“這個概念呢?或許,這也是上帝預先安裝在人腦袋裏的程式,讓人懂得問只有神才懂答的問題,好讓他們感受到神的存在、或主動問神在哪裏,而不再用連輻射都控制不了的科學去證明或否定上帝。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IDEA #336:選擇生活

這個星期,我在社內通訊工具(其實是Google Talk)的狀態欄,寫了這樣的一句感言:
研究顯示,日本人及新加坡人工作需要番手的比率(Rework Rate)僅為7%,但香港人卻達20%,是別人的三倍。所以,港人並非如我們認為那樣的有效率,而且每五件job就有一件做錯。
寫這段訊息是目的,旨在反映政策上的疏漏,怎料“隔離”部門的主管竟然在部門會議上公開引述,說她覺得Claudio說得很對,大家工作時要注意,不要番手做。

其實,主管的部門同事們十分有能力(主管要求很高),而且全個部門都是女孩子(!!!),做事應該足夠細心。番手,可以是個人的錯,也可以是政策缺乏清晰方向所導致。還記得小學老師說過,一根手指指著人的時候,有多兩根的手指在指著自己。

除了番手以外,辦公室還有很多其他不妥當的所謂文化。這些文化人人都知道不好,但卻沒有人提出改變。反映大部分人心底裡都是覺得“無所謂”、或“吃得鹹魚抵得渴”、甚至“人工已經包括了”。真正真正有所謂的,不會不作聲。

年初,電視報道一名土生土長的港人決定一年不間接幫襯地產商,引來很多回響。

這個行動帶出了“選擇”的問題。當所有人都放棄去選擇的時候,那個選擇權最終就真的會消失。香港除了需要一個“不幫襯地產商”行動(見http://yatming.wordpress.com/)外,同樣需要一個“改造辦公室”行動。因為工作本身已經讓人煩惱,如果加上一個讓人煩惱的環境,那真是煩上加煩。

回顧起來,我在辦公室作過不少創舉:
  • 還沒有過試用期,便帶自己的蘋果電腦到辦公室工作
  • 還沒有過試用期,便在辦公時間看書(當然和工作有關)
  • 上班一年多後,帶自己的LCD到辦公室工作
  • 在公司內聯網中發表有益工作的文章,而不只是投稿說哪裡有好東西吃
  • 在公司內聯網中批評某些政策
  • 首先在Google Talk狀態欄發表工作感想
  • 影響管理層留意狀態欄,了解屬下的工作情緒和狀態
做所有這些,不是為標奇立異,而是去表達“辦公室不一定要某個樣”的信念。這些行動,都屬於高調,是辦公室大忌;而且全部高風險,和“搏炒”沒有分別。但我相信若你
  1. 先將份內事做到出色
  2. 然後待人真誠公正
  3. 再而是的時候說是,不是的時候說不是
  4. 堅持每個批評都附上建議解決方案,不當暴民
上司就會尊重你。施行選擇權本身並不是很可怕,但獲取選擇空間,卻要付出努力。如果你工作沒有給上一百分力,卻大嚷這裡不好、那裡不好,那是狂莽;如果你不願意作出生活上的調節,但又要不幫襯地產商,那是愚蠢。

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不高,我想原因是不認為自己可以選擇,不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什麼。著名小提琴家Isacc Stern曾於1979年訪問中國,他對一位演奏音樂毫無生氣的中央音樂學院尖子說:
“Why don't you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 and 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這個忠告,同樣適用於每天如行屍走肉地上班下班和行行企企的香港人。 

你每天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部分可以選擇不一樣地過呢?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IDEA #355:過度編輯

公司面對財困,真心爲公司也好、爲自保也好,各部門都努力付出一分力去挽救...
  • 下班後繼續在家工作的人有
  • 不斷致電客戶追數的也有
  • 繼續埋沒良心,但盡忠職守的有
  • 致力操控評核指標的,都有
雖然挽救行動缺乏周密計劃,只是病急亂投醫,但危機之下,妙計也好,“屎橋”也好,各人都思考了更多,也親身體會“一哥”不能做一世,尤其是你變得驕傲自滿的時候。

CEO曾說如果客戶服務部自己成立公司,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生存呢?這是個好問題。我進而想,如果我的小隊要自立,那又要如何生存下去呢?哪些業務應該做,哪些又不應該做呢?

說明書,沒有人喜歡看,但不提供的話,將不得好死。更弔詭的,是寫得越好越精確,就越沒有人看,因爲字數太多,沒開始看便已經睡着了。一圖抵千言,影像比文字能傳達更多訊息。如果只得一個人、只夠資源做一件事的話,影像這個訊息密度最高的媒體,就是我應該給力的地方。

經過幾個星期的摸索,終於完成了近十段的產品教學影片。意外地,客戶和部門主管都大讚,雖然主管讚的方法,是問一位我相熟的同事影片是用什麼剪接軟件做的,效果能如此的好。事實是,好的效果並不是來自偉大的工具,而是來自於嚴謹的演出。有好的演員、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剪接要做的,就只是把場景接合起來罷了。

一次目睹一位錄音工程師如何用“山雞”信號處理器處理錄音。他教我的現在我都時常記起:“部機聲靚既就落多D,唔靚既咪落少D囉,唔洗洗咁多錢”。公司沒有投資專業剪接軟件,那就把整個教學示範當成表演來做好了。表演好,也就不需要編輯和剪接,也就最簡單的工具都能勝任。



眼看同部門有四位同事日以繼夜用一款售價達六七千元,但臭蟲特多的軟件,去爲一個項目客戶製作影片,然後左改右改,浪費青春,不禁心酸。其實那些影片並非什麼大製作,絕對可以用“表演”的方法一做就做對。簡單的工具,除節省成本外,也可避免客戶一些過於仔細的要求,實在一舉兩得。

現代流行曲,一般使用超過一百條音軌,披頭四年代的歌曲,用的只是四軌錄音機。但數十年前的錄音,聲音絕對比時下的歌曲更富音樂感。

工作,我看來是一場表演。平日用心練習、出台時氣定神閒,就能打動人。晝夜在電腦面前拉動滑鼠,當然能做出無暇的產品來,但產品卻會因爲過度編輯而失去生命力。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看便便學日文

【明報專訊加上本人日文註解】日本福島核危機持續,但未必人人能理解事件的因果關係,日本人在危急關頭再一次展現他們的幽默感及用漫畫講故事的能力,以一套「核小子」げんぱつくん 短片,用小孩失禁的故事深入淺出講解今次核危機。

故事主人翁核小子(比喻核電站),自地震後出現「肚痛」おなかがいたくなった,大家都擔心他會因此「大便失禁」うんちがでちゃいそう(比喻泄出核原料),核小子最後還是忍不住「放」,但經臭味確認專家 におい確認マン 檢查後,原來只是「放臭屁」おならだってわかたんだ(泄出放射性蒸氣)。

醫生為免情况惡化,不斷向核小子處方藥物,包括海水及硼(Boron),但因為藥不夠,導致偶爾出現危機 においがちょっとひろがっちゃった,但慶幸大便還沒有跑出來。片段中又講述了其他兩個核小子「三里島」和「切爾諾貝爾」,指前者最後沒有大便失禁,而今次核小子的情况即使再壞,也不會壞如後者。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

緊急通知

本次的地震,是純屬意外,還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你身處香港,並有興趣從更宏觀的角度瞭解日本地震的意義,無論是否信徒,都請抽空出席以下活動:




訂閱錄音室

IDEA #354:世界需要核能嗎?

嚴格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Idea。

到今天爲止,有兩大新聞。一個是林峰事件,一個是核電危機。對於醜聞和緋聞,我一向主張立刻承認,這是最快令事情降溫與及得到同情的做法。當然,牀上照最好不要拍到臉,拍到的話,要和核廢料一樣小心處理。又當然,最安全的牀上活動,應該於婚後進行。若以標準男性思維思考,無需婚姻通行證都可以自由出入情人反應堆“堆芯”,那還結婚來幹什麼?

至於核危機問題,不得不思考世界是否需要核能?又或是說除了核能,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美國非牟利機構TED在2010年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辯論,請來兩位我也不太認識的專家,討論核能的優劣。整個辯論非常精彩,除了要留意正反雙方的理據外,也特別要留意他們所採取的角度。



正方採取的主要策略是描畫一個願景和大圖畫,提出了電力需求的現實問題,以及核能炭排放和占地比較少的理據。而令人最深刻的是他指出核反應堆將向小型化發展。不過,小型化和核事故風險之間的關係,似乎沒有說清楚。聽完整個演說,印象是“核科技將會越來越先進,核能會成爲主要能源”,對“是否需要”,沒有足夠說明。

反方則提出大量數據,雖然沒有時間細心看數據,有的也看不明白,但整個演說的脈絡都很清晰,而且正面回應辯題,就是“世界不需要核能”。其中較具說服力的是建核電廠而不是風力發電站的機會成本(9:45),與及實際佔地(Footprint)和風車間隔(Spacing)兩個概念的澄清部分(11:40)。而最後一張幻燈片中那個翠綠的城市與核爆的比較,在今天看來更是非常的真實。



所以,這場辯論,純粹從技術角度,我會投選反方一票。主持人的完場功夫一流,說因爲正反比例由辯論前的75%比25%變成65%比35%,反方成功改變部分人的想法。所以,雙方打和。

誠然,是否應該使用核電是個複雜問題,思考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很難說那個角度比較重要。台下提出的“核爆的風險比炭排放引致暖化的風險低”是很強的論點,“核廢料運輸過程可能受恐怖分子攻擊”亦需要考慮。

個人的看法是要除看即時效益外,也要看那個方案的後果,我們能否承擔。核電廠洩漏出來的很多都是超長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鈽-244的半衰期為8080萬年、鈽-242的半衰期為373300年,鈽-239的半衰期為24110年。因此,核輻射是永遠跟着你的垃圾,你子孫的子孫的子孫to the power of N都還要面對這些垃圾。

單從禍延下一代的程度和後續成本的高昂看來,最好還是不要用核能。1986年爆炸的核電廠,我們今天還要想辦法把裏面的輻射困着,而那個辦法只能有效一百年。如果核處理技術沒有大規模的進展,子孫每一百年就要爲這個歷史問題周章一番,永無止境。如戈爾巴喬夫所說,直到耶穌第二次回來,輻射還在...

以人類幾十年的壽命,誰敢說人“有能力”處理核問題呢?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十萬個爲什麼 #002:爲什麼人要說謊

早上讀報紙,看到這樣的一篇:



日本人如何守規矩,舉世知曉。原因我看不是他們特別懂得淡然處之,而只是懂得自控(也就是文章最後說的”壓抑“),以維持整體的利益。記得一次一同前往會見客人,CEO問我喜歡日本仔什麼,我說是中國人望塵莫及的“組織力”。故此,好的制度在香港行不通,因爲港人沒有“制度腦”,只講靈活變通。每個人自己靈活變通,有如巴士司機根據路面情況駕駛巴士,每一個司機技術如何了得,巴士的效率永遠不及地鐵。因爲地鐵靠的是一個中央信號系統,也就是“秩序“,而不是車長的”靈活變通“。

至於淡化危機,我想沒有政府不會這樣做。淡化,避重就輕,本質上和說謊一樣,都歸爲”不將事實之全部告知應該要知道的人“一類。人又好政府又好,要說謊,都是因爲有的考慮不想讓人知道。你有一百個考慮,有幾個因爲某些原因不能告訴人,那你就必然不能將事實之全部和盤托出,那就必然要說謊。因此,除非所有你思想的都無懼讓人知道,否則你不可能不說謊。上帝說”人思想的盡是惡“。那難怪所有人都要說謊!

作者提問壓抑是否療傷妙藥、淡化是否問題的解決之道,答案當然不是。不過,大多數人不享受思考,行一步前想十步,實在痛苦,唯有見步行步,先行控制場面,稍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此舉本無可厚非,但當情況得到控制後,又會忘記最初的問題。

所以,作爲人民也好,員工也好,基於你的領導人和你一樣,不能不說謊,不能不隱瞞,不能不避重就輕,所以你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去判斷。

要找出謊話,可以用“不反對但不完全接納”法,例如:

上司:“因爲你評核的分數一向偏低,所以很不好意思你要被裁走...”
此時,如果你憑智慧不認爲他所說的是真話,你可以說:“好的。我希望這不是唯一的原因!”

然後再看對方的眼睛和表情,你便能知道他說的幾多是真幾多是假。

關於福島電廠問題,日本政府說的你應該相信幾多?專家說核電是安全的,你由應該相信幾多?看看背後有多少沒有說的,便心中有數。

未來,國內將興建多個核反應堆,設計所根據的標準是AP1000,是美國Westinghouse公司的技術,主要優點是節省成本,並且冷卻系統無需借助能動設備如柴油應急發電機和水泵,而是依靠自然力如重力、自然循環和壓縮空氣來防止堆芯和安全殻過熱。當然,這是宣傳語句,多少真、多少假,只能靠比較多方面的資料。

總括來說,我們的辦公室和世界都是個“互坤”的世界,說真話可能隨時惹來殺身之禍,所以“智慧”才是生存之道。

後記:
這是1986年核災難的紀錄片,有十段。看了你便會知道人對核能的控制原來很有限。特別要留意核燃料Plutonium的半衰期的數字!

Part 1


Part 10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亂UP 24

網上新聞報道,自日本發生地震後,美國某基督教團體宣揚本年5月21日將是世界末日。
  • 證據一是諾亞方舟的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4990年,距離現在正好7000年整。而聖經彼得後書第3章第8節記載:「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因此團體認為,上帝所謂的7天相當於人類的7000年,而今年正是大洪水發生的7000年後,因此今年就是末世之年。
  • 證據二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日期──公元33年4月1日,到今年5月21日正好是72萬2500天,這個數字可用下列算式來表示:5 x 10 x 17 x 5 x 10x17= 722500。而這些數字在聖經中具有特別意義,5表示贖罪或者救贖,10代表徹底,17則是天堂。

看完以後,覺得非常匡謬。其一,聖經沒有說上帝在第七“天”要毀滅世界;其二耶穌並非公元一年出生,而是公元前五年。其三,聖經亦沒有說將有意義的數字相乘,可以表達另外一層含義。懂數學才看得明白聖經,亦不是上帝的原意。

關於地震和末世問題,聖經的確有論及,但情況並非如團體所形容的那樣。

馬太福音24章中,耶穌說: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 ,對萬民作見證 ,然後末期才來到 。

福音的確已經傳到很多地方,但是否已經遍佈天下,仍有待商榷。至少在地震的日本,還有很多人不認識福音。

耶穌又說:
那日子 ,那時辰 ,沒有人知道 ,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 ,子也不知道 ,惟獨父知道 。

連耶穌自己都不知道,竟然有人膽敢說自己可以預測?應該是讀漏了這句吧?

所以,世界末日的日子沒有人可以知道。我們知道的,只是末世臨近的時候地震天災多,騙人的假福音也多,聽到福音的人也多(信不信就是另一個問題)。這“三多”都已經出現了,所以

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




訂閱錄音室

IDEA #353:又有lei~,又有lo~,又有草~

作為Strict Perfectionist,一向除拜服蘋果完美的產品設計外,也很留意其語文運用。蘋果的宣傳語句,很少像實力一般但又要逞強的公司那樣自吹自擂,而是輕輕幾句,說出事實真相。細心嘴爵,會讓你發出會心微笑。

iPad 2推出不夠六個小時,首批存貨已被搶購清光,現在訂購的話要等上一個月。可見,優質的產品別人會“爭住要”,不用打Cold Call低聲下氣請求別人購買你系統。好的東西,那怕走遍天涯海角,消費者都會把它搜刮回來,何需Cold Call?

語文,是產品包裝的一部分。你不會在市場上買到一件好產品,不注重如何在包裝上透過文字,突顯產品的優點。試想像你看到一對菠蘿牌電腦喇叭,聽說聲音奇好,但包裝盒上只寫著“Pineapple U20 Multimedia Speaker”,然後什麼都沒有,你會想買嗎?

所以,說話能直接影響人對於產品的認知(Perception)。在iPad 2上,蘋果用了幾個意思一樣,但意境不同的語句去“包裝”。很有趣地,這充分反映了當地的人文特色。


美國網站上所說的,是Thinner. Lighter. Faster,然後三個產品特色。這是最符合事實而又用上最少文字的寫法。文字本身,和產品一樣是Thin, Light, 和Fast。


至於台灣地區的翻譯,亦完全能重現英文的效果。更薄、更輕、更快。沒有比這更精簡的說法,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


有趣的地方,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用了比較“市井”的說法:薄了、輕了、快了,讀起來像小學生作文,完全沒有“更”字的成熟和文雅。或許,這正反映中國大陸和香港消費者的文化特質。


看看日文版本,所用的句型是“より〜く”。“より”是中文“更”的意思,也是比較書面化的用語;而“く”是幾個形容詞連續出現時所用的接續型。所以,從文理上看來,比較像台灣版本。

如果模仿香港和大陸版中“了”的感覺,日文便要寫成“薄くなって。軽くなって。速くなって。”,非常類聚。所以,無論是中文或是日文,講“~了”,如何也不及講“更~”文雅。

此外,日文版本第二行,加入了助詞“も”,有“豐富”的感覺。“又有FaceTime,又有Smart Cover,又有可用十小時的電池”。而這三個“も”和首行的三個“く”和“より”,還讓整個語句讀起來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如模仿這個節奏型用廣東話寫出來的話,就會是:
更~薄牙,更~輕牙,更~快牙
又有lei~,又有lo~,又有草~

當然,這個廣東話版本還是相當“市井”的。可見,不同的語文原來有不同的包裝能力。廣東話,還是說“市井”的東西比較到位!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音樂甜品 #53-54:長笛毒咒兩首

今日是生日的日子,雖然身體抱攘,但也過得很充實,而且還來了點新突破。從今天起,可以自稱“幾十歲”了。說人幾十歲,一般帶有貶義,可以指身體不好,又或是思想不夠開通。所以,特別希望剛幾十歲的自己,以至將來幾十歲了很久的自己,都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和思想開放,每天都在進步。

今年收到很多的祝賀訊息,雖然都很簡單,但也很快樂。有幾份“禮物”想特別一提:

首先是好友的一句:凡事盼望。週日晚上因爲不斷咳嗽,整晚沒有睡。一直思考着這句話。顯然我是一個條框很多的人,不容易放鬆自己,也不容易包容別人的錯誤和不足。在教學上,可能是“嚴師出高徒”,但在一般的生活環節裏,卻不算優點。凡事盼望,今天沒做好的,明天還有時間,將來還有機會,放鬆一點好。

除善意提點外,又收到兩張賀卡。

一張一打開,就不禁要“嘩”一聲,因爲卡裏面在放煙花。送賀卡的人早知道我會有這樣的反應,所以已經將“嘩”字寫在卡裏面。看到了,更加要“嘩”。

一向以爲送卡的人凡事沒有所謂,但聽到他對工作上遇上的不公義的事情的看法,我開始產生一點“尊敬”(當然不是對幾十歲的人那種)。另一張祝賀我健康。是的,這是我最需要的。上面的西班牙語“Fiesta”,也提醒我生活應該有快樂和享受的時間,就像節慶(Fiesta)那樣。

至於自己給自己的禮物,則是兩首樂曲。近來氣管欠佳,錄音進行於三月初。來不及加入伴奏,只是簡單地”毒奏“。由於只有一種聲音,聲音處理上有更多的空間搞搞新意思。在信號處理領域,有一個高新科技叫”捲積運算“(Convolution),原理是透過將兩條信號進行乘數合併(Multiplication),以將一個稱爲Impulse Response (IR)的信號的特色,加入到另一個信號中。

捲積運算在音樂上最普遍的應用,便是爲音樂加入人工混響(Artificial Reverberation),讓在睡房錄的聲音聽起來像在大音樂廳裏錄製一樣!

這次分享的兩個旋律,都是關於天空的。一首說要奔向月球,一首說要仰望星空。所以,特別想製造開闊的感覺。以往的錄音我很少使用捲積運算,因爲不知道爲什麼聲音總和長笛格格不入。早幾天從日本音響工程雜誌的附屬光碟中,找到一個建於水邊的錄音室的IR。好奇之下,試試和長笛配合聲音如何,結果聲音奇好。這個錄音室,無論環境和聲音,都實在美秒!

錄音室原本是一個舊郵輪倉庫,後來經橫濱市都市整備局(http://www.city.yokohama.lg.jp/toshi/)活化成錄音和表演的地方。如果政府官員或幕僚有更多人懂日文,相信能學習到更多日本仔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錄音室介紹:http://www.hamakei.com/special/43/


Fly Me to the Moon,是很多人認識的樂曲,不作介紹。另外一首樂曲“見えてごらん夜の星を”,取自1960年代一套由日本勤勞者協議會製作的同名音樂劇。歌詞以天上繁星的星光比喻兩人之間的愛情。以下是歌詞原文和意譯: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小さな星の 小さな光が
ささやかな幸せを うたってる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ボクらのように 名もない星が
ささやかな幸せを 祈ってる

手をつなご ボクと
おいかけよう 夢を
二人なら 苦しくなんか ないさ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小さな星の 小さな光が
ささやかな幸せを うたってる

見上げてごらん 夜の星を
ボクらのように 名もない星が
ささやかな幸せを 祈ってる

仰望星空

請你擡頭仰望天上的繁星
小星星發出的微弱的星光
彷彿爲着平凡的幸福而歌唱

請你擡頭仰望天上的繁星
如我們一樣籍籍無名的繁星
彷彿爲着平凡的幸福而禱告

來!牽着我的手
一起追逐夢想
只要有你同行 也就不感孤單寂寞

請你擡頭仰望天上的繁星
小星星發出的微弱的星光
彷彿爲着平凡的幸福而歌唱

請你擡頭仰望天上的繁星
如我們一樣籍籍無名的繁星
彷彿爲着平凡的幸福而禱告

歌詞裏的重要概念“ささやかな幸せ”(小小的幸福),直譯的話,不太符合中文的習慣,所以我翻譯成“平凡的幸福”,相信比較適合,也能回應歌詞中“ボクらのように 名もない星が”(好像我們一樣沒有名字的星星)的意思。

以下爲演唱版本,編曲和聲音都相當美麗動人!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3日星期四

IDEA #352:傷心流淚的時候請倒立

今天,客戶服務部開大會,討論如何達成上半年的目標:大幅減少使用疑難查詢。由於首兩月情況嚴重,三到六月的減幅要達50%才可達標。

先不討論目標是否可行,從“救亡”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很可笑的目標。和下個月就沒錢交租了,這個月我決定每天留在家裏,不找生意、不見工,節省交通費沒兩樣。

公司的根本問題是產品設計和靈活性未能滿足市場要求,以至應有的購買力沒有發揮出來,導致水源短缺。就是說:“我有錢,只係買唔落手”。所以要生存下去,必須立刻改善質素,而且是整個公司都朝這個方向進發。使用疑難查詢是產品質素的重要指標,把指標讀數降低,和潛水艇正在下沉,然後船長命船員把深度計弄壞一樣“低能”。


由於辦公室是高等智慧的集中地,所以大家都不敢怠慢,陪太子讀書又好,自娛又好,想儘詭計弄壞“深度計”。



想象客戶和生產者是兩條交匯的河,河水裏面有沙石,代表導致產品無法順利使用的問題(Problem)。這些問題,有的來自客戶(沒有認真學習、電腦知識不足等) ,有的來自產品。客戶服務部(CS)的位置,位於接近生產者分枝和使用者分枝交匯的地方。每當客戶遇上沙石,總會聯絡客戶服務部,尋求解答。

在生產者分枝中的沙石(產品自身的問題),全部來自上游的生產部,客戶服務部能偶爾過濾一點沙石,但勢力範圍(Zone of Influence)始終有限,因爲這不是公司賦予它的主要角色。要客戶服務部不擴大影響力到沙石的來源,但又要它能減少沙石的實質數量,在系統結構上是不合理的。

只有沙石的源頭,才可以減少沙石。

一個簡單的例子。你使用的寬頻服務要是有問題的話,你必定會致電客戶服務。他們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要你不打電話,除非:
  • 公司容許他們不聽你的電話
  • 寬頻不會發生問題,不用修理
  • 你未打電話前已經知道你可以自己修理寬頻,並且你有足夠的知識去修理,並且你不介意自己修理,並且寬頻設備是“可被存取”(Accessible)的
首個情況根本不存在,而且電話你已經打了;至於第二個情況,客戶服務部不能控制;至於第三項,取決於客戶條件的因素很多,而且設備有沒有爲了可讓方便客戶自行維修而做了特別的設計,又是生產和設計者有沒有先見之明的問題。

就公司的系統而言,有時爲了加快出貨,連最基本的用戶行爲都不考慮(經典例子是用戶修改數十個紀錄時不能夠犯任何錯,否則全部需要重頭再來。這違反“軟件要有容錯性”的基本原則) ,更不用說會爲了日後自己和別人的方便,而事先想定錯誤回復的機制 (這一點我在文件編寫系統的設計上非常重視)。

所以,沒有任何一種情況下,客戶服務部可以大幅減少使用疑難。它可以做的,和文件工作者一樣,是在Day X用戶提出問題後,分析問題的成因,提出防範措施,以避免Day Y有客戶查詢相同的問題。

寫文檔的人,可以預先將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納入說明說中,然後誠心禱告客戶會看。而客戶服務部則連僅可做的,也就是提出預防措施,都不能夠做,因爲老闆心底裏不肯承認產品需要改善。用電話錄音系統過濾客戶相信很有效,但沒有錢。

所以,我們當然會盡自己所能,把潛艇的深度計弄壞!



========
後記:
昨天,資深程序員找我檢查正在編程的系統的易用性。一是不查,一查就不得了。“設計”是這樣的:
  • 用戶選擇數筆到筆十筆要編輯的紀錄
  • 然後,系統會爲每一筆紀錄顯示一個畫面,用戶需要順序編輯
  • 用戶如順利編輯全部紀錄完畢,可以按“確定”按鈕遞交,相安無事
  • 但如果用戶在編輯第六筆紀錄時,想起第三筆紀錄做錯了,他不可以返回第三頁修改。如果按“取消“按鈕,則第一至第五筆紀錄都會當成沒有問題被儲存,第六筆起的才會被取消。就是說這是個雙重定義的“取消”按鈕
  • 除了“確定”和“取消”外,沒有其他按鈕。
我啞口無言,只反問幾個問題:
  • 你認爲客戶會不會完全不犯錯?
  • 如果不會,爲什麼系統不考慮如何容錯?
  • 如果做錯了不能改,你覺得能賣嗎?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重新上載

發現昨夜上載的樂曲主旋律音軌延遲得太多,聽起來有點頭暈,現在已經修改,聽起來好多了!不過,怎好也不夠這個男生厲害:



訂閱錄音室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音樂甜品 #52:向難度挑戰 - 夜后之歌

這個星期感冒加扁桃腺發炎未清,飲了咳藥水後,人有點飄、也有點“High”,最好就是錄一些一般情況下會因為過度緊張而永遠都錄不好的歌曲。結果,“一take過”錄出現在這個漂浮版的樂曲來。

這次選了這首在歌劇界公認難度高的作品:莫扎特歌劇魔笛裡面的夜后之歌,最高的那個音是五線譜上加四線的G,不是人人能唱。一面聽的時候,不禁想現實生活裡最好不要遇上高頻如此豐滿的“夜后”(笑)!

在長笛界,這並非一首標准的演奏曲目,G音也不是特別難吹奏,但要自己和自己伴奏這些節奏多變的正統樂曲,卻是一大挑戰。所以開頭的部分你會聽到拍子對不准的情況...

用電腦錄音其實是很麻煩的。礙於電腦的結構,錄音設備總有延時(Latency)。當你聽著預先錄好的旋律吹奏的時候,預錄的旋律其實是延遲了幾十到過百毫秒才播出來的。然後,錄進去的聲音也會延遲相同的時間才到達電腦。

所以,即使聽起來准的,錄了進去電腦以後也就會“走位”,每次錄完都要手動調整兩個旋律線之間的位置。希望今年稍後能改用硬件錄音機錄音,又或是有一個特高速的電腦,解決延時的問題。

以下為原曲:



訂閱錄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