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IDEA #204:不知所云

說話表達時訊息清晰易懂很重要。分享幾個最近從不同地方留意到的文字表達問題。


常見問題一:視點模糊
早前探訪瑪麗醫院,看到一個有趣的指示牌。指示牌位於醫院K座1樓兒科門診部。門診部有四個洗手間:其中兩個是男洗手間,另外兩個是女洗手間。每個性別的洗手間中,一個為職員專用,另一個則予病人和家屬使用。後者門外掛著個指示牌,上面寫著「女病人及家屬專用洗手間」(男廁外也有類似的指示牌)。



沿著走廊走下去,便會先後看到「女洗手間」>「職員洗手間」>「男洗手間」>「職員洗手間」四個門牌。兩個職員洗手間雖然沒有註明男女,但對於屬悉醫院「地頭」的職員來說,問題應該不大。那麼,為甚麼要特別聲明洗手間為病人和家屬專用呢?


原因可能有二:

1. 醫院員工曾經誤闖病人洗手間

2. 有病人誤闖職員洗手間。鑒於「女洗手間」和「男洗手間」並沒有「只限病人和家屬使用」的意思,因此特別貼上指示牌作補充說明。


個人認為原因一的可能性並不高,原因二可能才是加上指示牌的真正原因。由於「女洗手間」和「職員洗手間」之間並不形成對比(前者強調性別,後者強調身分),而且相互包含(女性中有職員,職員中有女性 ),因此看上去才令人覺得有所缺漏。


若改稱四個洗手間為「女洗手間(非職員)」>「女洗手間(職員)」>「男洗手間(非職員)」>「男洗手間(職員)」,指示內容便能形成清晰對比,令人更容易理解。


事實上,因為說話內容視點缺乏對比並且相互包含而造成理解困難的情況非常常見。


一個簡單的例子。說「學校裡有男人和老師」,便是犯了上述的毛病。「男人」,說的是性別,「老師」,講的是職業;男人中有老師,老師中有男人,將它們強行拉在一起,便容易令人摸不著頭腦。


再舉幾個真實例子。


微軟喜歡將產品分為多個版本,如Vista便由Basic版到Ultimate版都有。由於版本名稱之間並不形成對比(Basic和Premiun的對立面在何? Business和Ultimate的對比又是甚麼?),而且彼此包含(Business版包含部分Home Premium版的功能,但又不是全部),因此顧客很難判斷究竟應該購買哪個版本,增加銷售和推廣的難度,還要編寫Compare Editions之類的東西,製造了很多額外工作。


相反,蘋果的OS X只有兩個版本,OS X和OS X Server。前者為「病人及家屬」設計,後者為「職員」而設,後者包含所有前者的功能,對比性比微軟的命名方式強,因而很容易理解。而從「OS X Server包含伺服器功能」 和 「OS X沒有包含伺服器功能」這個角度看,兩個版本亦並非相互包含。


另一個例子。我們主流將相機分為「數碼相機」及「單鏡反光相機」兩種,此分類方法亦同樣犯上「視點缺乏對比並且相互包含」的問題。「數碼相機」,強調的是感光方式(數碼,不是菲林),「單鏡反光相機」,強調的是取景器的物理結構。感光方式和取景器構造在概念上並不平衡,而且彼此包含(世界上有「數碼單鏡反光相機」),因此要清晰說明「數碼相機」及「單鏡反光相機」的分別將變得很困難,因為命名方式一開始就不清晰。


常見問題二:配搭錯誤(Collocation Error)
這是在市場推廣資訊和「官話」中最常見到的問題,而且是一個犯了也不容易察覺的問題。基於語文上的限制,有時搭配錯誤並不能夠避免。


寫市場推廣文或官文時,為了湊夠字數,又或是希望說話聽起來婉轉一點,有時會刻意將句子拉長,並加入很多修飾性的詞語。由於每個語文都有其詞語搭配上的規則,詞語越用得多,便越容易違反搭配習慣,越容易混淆視聽(當然有時是刻意的)。


例如在「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step-by-step procedures on how to make a cheese cake」一句中,由於「demonstrate」後面說的一般是一個具體動作,和「procedure」(抽象概念)一同使用時,native-speaker讀起來便會覺得很不自然。


中文的搭配限制比英文多,而且沒有專門的字典去定義甚麼詞語可以和哪些其他的詞語進行搭配,因此寫中文時特別容易犯此錯誤。此外,中文詞語意義比較廣,而且多帶價值判斷(「嚴重」只能搭配負面的東西),又沒有英文般精準(State, country, nation都只能說是「國家」),加上沒有relative clause(A, which means XXX, is),用中文寫說明文字比用英文寫難N倍。


下圖中的標語用英文說完全沒有問題(「Hawkers」可以配上「allow」),但由於在中文裡「嚴禁」後面的必須跟上一個動詞或動詞句(如「嚴禁擺賣」),因此「嚴禁{名詞}」是相當奇怪的表達方式,「嚴禁老師」、「嚴禁學生」、「嚴禁特首」,全部皆不知所云。




另外一個例子。下圖為一種藥物的宣傳海報。



根據中文的搭配習慣,「列入」後面應該是一實質載體,如「列入名單」,「列入健力士大全」。海報中所說的「專用藥物」是藥物名冊中的一個藥品分類,而不是一個實質載體。因此,句子同樣犯了「搭配錯誤」的毛病。


該句若改寫為「{藥物名稱}已經作為{藥物種類}列入藥物名冊」,將會更為流暢易懂。ß海報中的「列入為」,相信是受了英文「listed as A in B」句式的影響。

(ß此句刻意犯上了「搭配錯誤」的毛病。「受到XXX的影響」的前方或後方,必須是一個動詞句。「海報中的『列入為』」是一個名詞句,不能用於「受到XXX的影響」前,否則就相當於說「雨,是因為受到了颱風影響」,不知所云。香港高官多用名詞句說話,而中文有頗多此類高層次的搭配規則,所以他們的官話一般比較難理解,中國領導人的官話則在內容上下功夫。還有,「犯上」是非主觀行為,不可以和「刻意」進行搭配…)



溝通與銷售
2009年,公司的首項目標是「sales growth」。日本經營顧問公司Leverage Consulting 株式會社CEO 本田直之在最近的著作中,便提到提升銷售的五個重點:

1. 要能用一句話便講清楚公司的業務內容和定位
2. 產品和服務概念要簡單和容易理解
3. 產品資料和說明文件要細心撰寫,務求內容清晰明瞭
4. 要確保能和重點客戶建立夥伴關係
5. 要建立銷售情報的共享架構

本田直之, Leverage Management, 日本東洋經濟新報社, 2009


五個重點裡有三個均著眼於所做的事是否能被「容易說明」和「容易理解」的角度上,可見「溝通」對提升銷售的重要性有多高。


溝通表達時,1)提出的視點要對比清晰,2)不彼此重複包含,3)用字準確以避免搭配錯誤,便是想與大家分享的清晰溝通的原則。


一些策略性機構(如日本其中一家有從事eLearning業務的公司Works Applications),更將首兩項原則列入員工手冊中,可見它們是何等重要。(搭配錯誤在單一語言國家是比較少見的錯誤,但在香港則很常見。)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IDEA #202:不要做"社畜"

對於近日泰國發生的問題,不敢說是好是壞。但畢竟贊成和反對的聲音能夠並存的,才是個健康的社會。雖然為了整體社會的穩定,最後還是要鎮壓,但反對者的聲音(如果是合理的話)始終還是會傳到當權者的耳中。

在辦公室工作兩年多,感受到中國人打工,還是以"聽話"為核心價值。"聽話"的意思是老闆說甚麼就做甚麼,日常工作如是,會議如是,真正的問題最終完全得不到解決。當然,工資還是照拿到,少說話多做事便是。

人不是理性的動物,要考慮面子、顧及個人感受,如何有能力的人都很難事事理性處理,這完全可以理解。老闆也是人,只要以尊重一般人的方式尊重便足夠,無須刻意恐懼。不是說老闆"發神經"便當場指正,這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但可以在事情冷卻下來以後,用其他溝通方式去表達你的意見。意見,如果是為整體利益著想,即使不願意聽,成熟的人最終也會作出檢討和反省。


核心價值能指導人的行為。當我以"愛"、"誠實"和"感謝"作為核心價值的時候,我會選擇打者愛也,老實的表達意見,但表達的方式可以是感謝對方做了些某某某某事,令我學習到不少。如果對方思想簡單,以為自己真的做對了,聽到別人的讚美他會覺得很高興;如果對方有自知之明,他會在靜下來的時候想想你是否只是在過獎他是反面教材。這就是良心的作用。

廣東話喜歡說"開心死","做死",日文有一個說法叫"讚死"(褒め殺す),意思是說對有問題的人你採取欣賞和讚美的態度,運用他的良心和自知去對付他。這是很高層次的溝通,值得學習。

此外,日文也有兩個"抵死"的用語,一個是"愚痴大會",另一個是"社畜"。

前者指開會時老闆說甚麼員工便贊成甚麼,後者指一些只懂得收工資,永遠跟隨公司政策辦事,沒有問題意識,和牲畜無異的人。當公司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最能幫助公司的其實是那些和公司保持對抗態度的人(After 吉越浩一郎,日本黛安芬前CEO)。

不做"社畜",作"建設性對抗",就能找到工作的意義所在。朋友的MSN Status寫著"番工唔知為乜"。人說乜你做乜,就是會變成"番工唔知為乜"。

吉越浩一郎說上班其實只是一場電子遊戲,去留得失並不重要。你是否能在遊戲中獲得繼續玩下去所需要的技能,和你是否能在遊戲結束(退休)時,找到生活和思想的支持點才是重點(有的人找不到,所以一退休便自殺)。

人說甚麼你做甚麼,每個人都懂,不是技能;能意識到問題所在,能提出解決方案,能夠向上溝通,才是技能。

============

公司搬遷在即。

新居入伙以後,制度將有很大的轉變,包括員工不再有自己的電腦,部分軟件也只會透過遙控方式存取,說這樣能讓員工更集中工作云云。此外,又發出MBTI性格分析,希望了解員工個性傾向,然後企圖去作出改變,亦有非正式消息指上層會辭退和公司政策不配合的員工。

日本有名的中小企顧問竹田陽一指出300人以下的公司99%的問題都來自經營者自身,只能透過經營者自己的努力才能解決。

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problem-solving culture和用管理20人公司的方法管理100人的團隊。問題的根源,是老闆本身就是個將小問題當沒有,大問題當成小問題的人。將精力用在建立家長式統治上完全是putting cart before horse。

在此祝願他的公司步步高升,生意越做越大。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IDEA #201:自製便當資料庫

不敢說是個很整齊的人,畢竟有控制地混亂(controlled disorder)有時反而比較有效率,就如將常用的檔案放在桌面上,便能較快找到一樣。

用了電腦N年,不覺得File和Folder是整理檔案最有效的方法,畢竟檔案屬性眾多,很難全部反映在檔案名稱上。如果檔案名稱能只記錄檔案的名稱或標題,而其他屬性則記錄在其他地方的話,為檔案命名時便不用左想右想,想個容易記起、容易搜尋的名稱。

將檔案屬性在外部進行儲存,簡單說,其實就是建立索引。做索引的工具很多,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Access,可惜兩者都是Microsoft出品,難用非常,商用還可以,個人用則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早前使用過很多文件管理軟件(中文裡“文件”和“檔案”的含義很不穩定,英文的“file”叫“檔案”,但管理這些“檔案”的軟件卻叫“文件管理”軟件),沒有一款完全合心意。最後,決定掏錢購買一個如Access一樣的資料庫管理軟件,自己動手設計符合需要的檔案管理資料庫。

蘋果公司擅長將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所以產品一向容易使用,價格又相宜,還同時支援多國語言(<-這個對我來說很重要)。如Office般功能的軟件套只售五百多元,比微軟的三千多元經濟實惠很多。資料庫管理軟件叫Bento,在港售價$399,由Apple子公司FileMaker設計,易用性一流,價錢亦吸引,值得投資。

老實說,網上有不少翻版軟件,犯不著要付錢買。但要改變習慣,必定會遇上內部阻力和惰性(做索引很麻煩,不習慣),所以一定需要製造助力,才會下定決心去改變。錢,是個很好的助力。“付了錢,死都要用好,不要浪費”的心理,就是幫助我們克服惰性的元素。想改變,最好花點錢;花的錢越多,助力越大,改變得越快....

用了三十分鐘分析隨軟件附送的資料庫樣本,便已經掌握到軟件的基本用法。隨後一口氣用了兩天設計了幾個資料庫,用來管理一直管不好的東西,包括檔案、影片、支出、讀書筆記,和長笛練習記錄。其中,文件管理資料庫除了能夠管理電腦中的檔案外,還能記錄紙本文件(“paper document”又不能叫“紙本檔案”!!!)的位置,方便將兩者作統一管理。

資料庫的設計概念很簡單。

首先,起個容易辨認的名字給用作儲存檔案和文件的地方(場所),如Bookshelf 001、Bookshelf 002、Clearbook 001、Clearbook 002等。然後,將各個地點劃分為小單位(稱為Slot, スロット),如有二十個膠套的Clearbook,便分成Slot 001到Slot 020,而Document資料夾(蘋果電腦中的My Document資料夾)中,則建立001到nnn的資料夾。過程有如將城市劃分成分區和街道一樣。

劃分好分區和街道名稱後,每次儲存電腦檔案或紙本文件時,便可以在資料庫中記下所在地和相關資料,方便日後搜尋。存放時,只要緊記將文件或檔案存放到編號最小的空置Slot便可以了。

例如,現在手頭上有一本印刷說明書,可以放在Clearbook裡。檢查資料庫,看到Clearbook 001 Slot 13的狀態是“非使用中”(オープン),我便可以將說明書放進Clearbook 001的013膠套中;而說明書的PDF版本則可以保存到Document/2009資料夾下的098空資料夾內。尋找文件時,只要搜尋資料庫,然後前往相應的地點去提取/開啟文件便可,就像使用圖書館一樣。

以下是資料庫的一些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