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香港人很重視work-life balance,連電視節目也要配合工作和作息時間。所以,電視劇集多只會在週日(星期一至五)播放,星期六日則休息。日本的電視劇則不同,週一至週七,每日放送。
昨晚朋友致電給我,說上週去了幾天旅行,週日回港,週一上班,完全提不起勁工作。然後我說我會選擇每日放送,放假都可以做幾分鐘公司的事務,如回個e-mail,想些點子,之後便可如常過假期的生活。花幾分鐘的時間維持一個working mood,假期後便可以立刻投入工作,不會人在office,心還在家裡,還要抵受在辦公室釣魚的罪惡感。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2008年9月25日星期四
IDEA #172:系統問題 vs 人的問題
昨天中午和同事外出午飯後回公司,電梯準備關門時,剛好遇上兩位高層,一位部門的同事連忙按著開門按鈕,怎料其中一位高層還是難逃一"夾"...
大家直覺上都覺得是同事搞錯了按鈕,所以在電梯裡Director談笑說這是客戶服務問題,那位同事亦表現得很過意不去。於是,我說那是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問題,因為無論是什麼人,使用什麼牌子的電梯,都有將"關門"和"開門"按鈕弄錯的傾向 (雖然同事不一定真的按錯按鈕)。
電梯內有意見說那電梯用圖像方式表達"開門"和"關門"實在不妥,應該用文字表達。但根據個人經驗,即使是在按鈕上寫上"開"和"關",由於兩字字型相似,仍然會有搞錯的可能,即使寫英文,其實亦難以在緊急關頭辨認清楚。所以,結論是無論用圖像或者是文字,都難以在千鈞一發之間引導人做出正確的行為。高層的“不幸”應該是系統問題(電梯設計問題),而非人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都會搞錯按鈕)。
解決方案有幾個:
1. 電梯感應沒有人進出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門,只預備一個開門用的按鈕。按鈕上寫什麼和畫什麼都不是問題,只要知道是用作開門便可。但使用這種電梯時如遇上不想見到的人,那就不能用主觀意志關門了。
2. 使用模擬式控制。
手提電話用來調校音量的是數碼控制,按一下增加音量按鈕,音量就會增大一級,按一下減少音量按鈕,音量便會降低一級,和電梯的開關門按鈕相似。不過,人的本性是對於大型的東西,還是想以模擬方式來控制。所以汽車油門的腳踏才會設計成向前踩便加速,向後踩便減速。
大家直覺上都覺得是同事搞錯了按鈕,所以在電梯裡Director談笑說這是客戶服務問題,那位同事亦表現得很過意不去。於是,我說那是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問題,因為無論是什麼人,使用什麼牌子的電梯,都有將"關門"和"開門"按鈕弄錯的傾向 (雖然同事不一定真的按錯按鈕)。
電梯內有意見說那電梯用圖像方式表達"開門"和"關門"實在不妥,應該用文字表達。但根據個人經驗,即使是在按鈕上寫上"開"和"關",由於兩字字型相似,仍然會有搞錯的可能,即使寫英文,其實亦難以在緊急關頭辨認清楚。所以,結論是無論用圖像或者是文字,都難以在千鈞一發之間引導人做出正確的行為。高層的“不幸”應該是系統問題(電梯設計問題),而非人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都會搞錯按鈕)。
解決方案有幾個:
1. 電梯感應沒有人進出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門,只預備一個開門用的按鈕。按鈕上寫什麼和畫什麼都不是問題,只要知道是用作開門便可。但使用這種電梯時如遇上不想見到的人,那就不能用主觀意志關門了。
2. 使用模擬式控制。
手提電話用來調校音量的是數碼控制,按一下增加音量按鈕,音量就會增大一級,按一下減少音量按鈕,音量便會降低一級,和電梯的開關門按鈕相似。不過,人的本性是對於大型的東西,還是想以模擬方式來控制。所以汽車油門的腳踏才會設計成向前踩便加速,向後踩便減速。
但電梯的按鈕卻全部采用數碼方式,不符合大部分人的期望,所以才會看到不少人在趕時間的時候,大力按電梯按鈕,又或是遇上不想見到的人快要進入電梯時,便"狂按"(i.e. 增加按動的次數)關門按鈕,希望用"加大力度"和"增加次數"來加速電梯到達又或是關門的速度。但我們知道這不可行。
所以,電梯的開門和關門控制最好不用按鈕方式進行,而是利用手柄或旋鈕。向電梯兩邊推(或是扭)就是開門,向中間推/扭便是關門,動作越快,開門和關門的速度便相應越快,非常直觀,一定可靠。
3. 系統問題用人的方法解決
這是SOGO所采用的方法。方法是聘請電梯小姐操控電梯,控制開門關門和前往層數。由於小姐和電梯朝席相處,訓練有數,即使電梯的用戶界面設計有問題,經過小姐的手都變成不是問題,不會出現想開門時按關門按鈕的問題。但這個方法的缺點是成本高,每天站在細小的空間裡做著相同的動作,亦不是味兒。
思考問題:
1. 既然用戶界面存在問題,而問題又似乎有解決的辦法,為什麼電梯公司都沒有想辦法解決?
2. 試想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哪些是人的問題,需要靠改變工作方式和習慣來解決?哪些是系統問題,只要"利其器"便能夠"善其事"?
3. 人的問題透過克服人性解決,系統的問題透過改善系統解決,還是用人的智慧為去克服系統的問題、用系統去管制人的行為?
4. 即使理性上明白不可行(按電梯按鈕的力度和電梯的速度無關),為什麼大部分人的行為和習慣仍然難以改變(趕時間時繼續大力按電梯,希望它快點到達)?
5. 系統和人的關係是怎麼樣?人的行為優先,還是系統的合理性優先?
6. 中國舉辦奧運會,能夠有效組織並精確控制如此多的表演者(包括失明人士),那是因為指揮系統優越還是人的質素優越?還是因為在優越的系統下即使是普通人也發揮出超乎尋常的能力?為什麼中國特別擅長搞大型表演,大型建築項目?這和祖國的政治體系有沒有關係?
所以,電梯的開門和關門控制最好不用按鈕方式進行,而是利用手柄或旋鈕。向電梯兩邊推(或是扭)就是開門,向中間推/扭便是關門,動作越快,開門和關門的速度便相應越快,非常直觀,一定可靠。
3. 系統問題用人的方法解決
這是SOGO所采用的方法。方法是聘請電梯小姐操控電梯,控制開門關門和前往層數。由於小姐和電梯朝席相處,訓練有數,即使電梯的用戶界面設計有問題,經過小姐的手都變成不是問題,不會出現想開門時按關門按鈕的問題。但這個方法的缺點是成本高,每天站在細小的空間裡做著相同的動作,亦不是味兒。
思考問題:
1. 既然用戶界面存在問題,而問題又似乎有解決的辦法,為什麼電梯公司都沒有想辦法解決?
2. 試想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哪些是人的問題,需要靠改變工作方式和習慣來解決?哪些是系統問題,只要"利其器"便能夠"善其事"?
3. 人的問題透過克服人性解決,系統的問題透過改善系統解決,還是用人的智慧為去克服系統的問題、用系統去管制人的行為?
4. 即使理性上明白不可行(按電梯按鈕的力度和電梯的速度無關),為什麼大部分人的行為和習慣仍然難以改變(趕時間時繼續大力按電梯,希望它快點到達)?
5. 系統和人的關係是怎麼樣?人的行為優先,還是系統的合理性優先?
6. 中國舉辦奧運會,能夠有效組織並精確控制如此多的表演者(包括失明人士),那是因為指揮系統優越還是人的質素優越?還是因為在優越的系統下即使是普通人也發揮出超乎尋常的能力?為什麼中國特別擅長搞大型表演,大型建築項目?這和祖國的政治體系有沒有關係?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音樂甜品 #18:將自己看得小一點
過去的週五晚,和中學時代的"老友"們吃了頓私房菜,順祝陳議員(2:35)生日快樂。我們那一界的中一生人才濟濟,很多同學現在都已經很有成就,年入千萬的亦大有人在。除了陳議員外,其他的同學亦是業界精英:
第一行:左面的是Banker,右面的是放射科醫生
第二行:從左到右是Benz的Consultant,聘請超過三十名員工的老人院老闆,陳議員,我,然後是ERP系統的Consultant
比較之下,最“霉”的要算是我。這樣說絕對不是看不起自己。老人家說“各有前因莫羨人”,只要按自己的計劃走,當適合發揮的舞台出現時,沒有不出頭的道理。現在別人比自己有成就,也就代表我有很多可以請教的老師,怎樣說也是好事。
畢業後自願失業去學習錄音,到現在當小公司的一名小職員,對於其他人來說,都是再平凡不過的經歷,但從中卻學懂了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失敗和弱點。全職錄音那兩年,鍛鍊了面對經濟困難和迷失方向時的沈實和平靜;當小職員的這兩年,經歷/目睹了公司裡發生的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和風波,還有那些辦公室戀事,都令我學得比以前更懂得包容。
執拾舊檔案,找回06年為慈善機話劇《亞佬小炒》擔任音響設計時製作的voice-over。在面對困境的一刻,主角感歎在恩怨愛恨之間,到底是找到了自己還是迷失了自己,他極度盼望的溫柔和和諧世界又會什麼時候才出現...
世界由無數人所組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感受事情的方式,所以在外在層面世界永遠不可能和諧,也不會所有的人都懂得溫柔。唯有包容,不執著自我,溫柔與及和諧才會出現在心中。
*按兩下播放按鈕,開始播放。
第一行:左面的是Banker,右面的是放射科醫生
第二行:從左到右是Benz的Consultant,聘請超過三十名員工的老人院老闆,陳議員,我,然後是ERP系統的Consultant
比較之下,最“霉”的要算是我。這樣說絕對不是看不起自己。老人家說“各有前因莫羨人”,只要按自己的計劃走,當適合發揮的舞台出現時,沒有不出頭的道理。現在別人比自己有成就,也就代表我有很多可以請教的老師,怎樣說也是好事。
畢業後自願失業去學習錄音,到現在當小公司的一名小職員,對於其他人來說,都是再平凡不過的經歷,但從中卻學懂了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失敗和弱點。全職錄音那兩年,鍛鍊了面對經濟困難和迷失方向時的沈實和平靜;當小職員的這兩年,經歷/目睹了公司裡發生的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和風波,還有那些辦公室戀事,都令我學得比以前更懂得包容。
週末讀到渡邊美樹回答一位年輕律師的來信,詢問應如何處理與男朋友之間的感情問題。想不到,這位經驗老到的CEO所回答的(どうすればその人がもっと輝くだろうか - 幫助對方成長而不是去怪責),正好是近來我深有體會的道理。說成就,雖然我只得0分,但卻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如果別人問做人最重要是什麼?我一定答是包容(i.e. 將自己看得小一點)。這是我們講求自信和自我的這一代最缺乏的一種修養。
執拾舊檔案,找回06年為慈善機話劇《亞佬小炒》擔任音響設計時製作的voice-over。在面對困境的一刻,主角感歎在恩怨愛恨之間,到底是找到了自己還是迷失了自己,他極度盼望的溫柔和和諧世界又會什麼時候才出現...
世界由無數人所組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感受事情的方式,所以在外在層面世界永遠不可能和諧,也不會所有的人都懂得溫柔。唯有包容,不執著自我,溫柔與及和諧才會出現在心中。
*按兩下播放按鈕,開始播放。
==========
後記:
至於第二,我想就是勇於承認的氣量。晚上看電視劇“家好月圓”大結局,對主角夏雨對紅姨所說的一段話特別有感觸。他說他在法庭公開承認了過去如何拋妻棄子後,感受到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開心。放手,的確比執著能得到更多。
廣告新聞時段,聽到溫家寶就奶粉導致嬰兒患上腎結石事件說“很對不住大家”,心中實在感動。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這些事他最多只有間接的責任,但他仍然有出來承認錯誤的氣量,亦表現出其大將之風(從表情感覺他並非“扮o野”)。對比公司處理紙巾和其他意見表達事件的手法,很欣慰看到國家有一位真正的領袖。我在想,向別人承認總算容易,向自己承認,卻需要更多的勇氣。
廣告新聞時段,聽到溫家寶就奶粉導致嬰兒患上腎結石事件說“很對不住大家”,心中實在感動。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這些事他最多只有間接的責任,但他仍然有出來承認錯誤的氣量,亦表現出其大將之風(從表情感覺他並非“扮o野”)。對比公司處理紙巾和其他意見表達事件的手法,很欣慰看到國家有一位真正的領袖。我在想,向別人承認總算容易,向自己承認,卻需要更多的勇氣。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IDEA #171: 大局為重
最近公司發生論壇事件,由投訴公司購買劣質紙巾發展至CEO大事反擊員工行為幼稚,更在週會上怪責中層沒有 出來說句公道說話。會後,高層又邀請Admin部門及在論壇發言人事召開"跟進"會議。員工及管理層均非常重視 事件。
這次的論壇事件,我沒有公開參與,因感覺高層已經反應過度,不而刺激。覺得反應過度原因有二。
一,有關紙巾的投訴,本來是一件小事,可以理性解決(解釋是因為環保等原因後始推行,而不是突然推行)。但正如黛安芬前CEO吉越浩一郎所說,小問題背後必定意味著更大的問題,所以解決小問題以後,必須分析其背 後所隱含的大問題,進行問題防治工作。從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中層和要員離職事件,可見公司存在一定的問題,對紙 巾的不滿,其實極可能反映對更高層次政策的不滿。重大歷史事件必有遠因及近因,紙巾事件只是近因,所以高層要回應的對象,應是紙巾背後的問題,也就是遠因。
二,人的自然心理是如果被人說中要害或弱點,就會大事辯護和反抗。自我保護意識沒有甚麼問題,但在辯護 和反抗以後,自己就要反省為甚麼比人說的話會對自己產生如此大的衝擊? 是不是因為我有一個傷口,而對方 剛巧在上面灑鹽,所以我才覺得痛? 如果沒有傷口,理論上別人在上面灑甚麼,都應該沒感覺。所以要解決問 題,第一步還是要從自己出發,不是"偷步"去先怪責其他的人,即時別人可能真的有錯。宰相肚裏能撐船,開放一點心胸才能冷靜面對問題。
員工是公司的鏡子,公司做事理性穩健,員工也就不能不理性穩健。所有員工都不成熟,又或是公司只能挽留 不成熟的人,也許公司自己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員工只提能出問題而不能/不願意提出解決方案,那是員工質素 的問題,但自己有沒有於日常工作給予提出解決方案的空間? 還是有人提出方案,就很快會遭到否決;提出問題,就很快會被人說成是個人有問題?
要解決這次的事件,我覺得可以:
1. 不要執著提議者的用字,文字是人類發明的最具欺騙性的東西,實行"文字獄"不是應有的態度。應執著的是提議者說話的精神和反映的事實。
2. 公開/或小組/一對一聽取同事對公司問題的看法,不即時回應,待自己冷靜後始解釋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而公司推行某項政策的原因是甚麼。
第二個方法由日本人事顧問嶋津良智提出。他公司也遇過類似問題,不得解究之下他開辦了一個"惡口大會",邀請員工在會中公開批評自己。由於知道一般情況下員工不會公開批評老闆,於是他找幾個親信"造馬",要他們在會中帶頭發言。氣氛被帶動起來以後,公司數十名員工便放聲大罵。他聽取所有意見後便在另一天逐一回應,可行的建議加以執行,不可行的解析原因。
吉越說作為領袖,意見不能不聽,但如果盲目"跟大隊",就等於失職。所以,能夠做到"聽"這一步,我想也就足夠好了。
組職利益和個人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對員工如是,對老闆亦然。嶋津亦承認"惡口大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為了大局,領袖還是要犧牲一下自己的個人感受和自尊。
寫作時間: 45分16秒
這次的論壇事件,我沒有公開參與,因感覺高層已經反應過度,不而刺激。覺得反應過度原因有二。
一,有關紙巾的投訴,本來是一件小事,可以理性解決(解釋是因為環保等原因後始推行,而不是突然推行)。但正如黛安芬前CEO吉越浩一郎所說,小問題背後必定意味著更大的問題,所以解決小問題以後,必須分析其背 後所隱含的大問題,進行問題防治工作。從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中層和要員離職事件,可見公司存在一定的問題,對紙 巾的不滿,其實極可能反映對更高層次政策的不滿。重大歷史事件必有遠因及近因,紙巾事件只是近因,所以高層要回應的對象,應是紙巾背後的問題,也就是遠因。
二,人的自然心理是如果被人說中要害或弱點,就會大事辯護和反抗。自我保護意識沒有甚麼問題,但在辯護 和反抗以後,自己就要反省為甚麼比人說的話會對自己產生如此大的衝擊? 是不是因為我有一個傷口,而對方 剛巧在上面灑鹽,所以我才覺得痛? 如果沒有傷口,理論上別人在上面灑甚麼,都應該沒感覺。所以要解決問 題,第一步還是要從自己出發,不是"偷步"去先怪責其他的人,即時別人可能真的有錯。宰相肚裏能撐船,開放一點心胸才能冷靜面對問題。
員工是公司的鏡子,公司做事理性穩健,員工也就不能不理性穩健。所有員工都不成熟,又或是公司只能挽留 不成熟的人,也許公司自己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員工只提能出問題而不能/不願意提出解決方案,那是員工質素 的問題,但自己有沒有於日常工作給予提出解決方案的空間? 還是有人提出方案,就很快會遭到否決;提出問題,就很快會被人說成是個人有問題?
要解決這次的事件,我覺得可以:
1. 不要執著提議者的用字,文字是人類發明的最具欺騙性的東西,實行"文字獄"不是應有的態度。應執著的是提議者說話的精神和反映的事實。
2. 公開/或小組/一對一聽取同事對公司問題的看法,不即時回應,待自己冷靜後始解釋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而公司推行某項政策的原因是甚麼。
第二個方法由日本人事顧問嶋津良智提出。他公司也遇過類似問題,不得解究之下他開辦了一個"惡口大會",邀請員工在會中公開批評自己。由於知道一般情況下員工不會公開批評老闆,於是他找幾個親信"造馬",要他們在會中帶頭發言。氣氛被帶動起來以後,公司數十名員工便放聲大罵。他聽取所有意見後便在另一天逐一回應,可行的建議加以執行,不可行的解析原因。
吉越說作為領袖,意見不能不聽,但如果盲目"跟大隊",就等於失職。所以,能夠做到"聽"這一步,我想也就足夠好了。
組職利益和個人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對員工如是,對老闆亦然。嶋津亦承認"惡口大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為了大局,領袖還是要犧牲一下自己的個人感受和自尊。
寫作時間: 45分16秒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
IDEA #170 要唔要佢好
今天,同事叫我“檢討”一下自己的形象,而這位同事亦常取笑我是一個“女仔”。
先不談我的外在性別和內在性別是否一致,但每一個人的內在,其實都包含著一個異性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既是男又是女。當外在世界的的某人符合自己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時,我們就會被對方所吸引,產生所謂“愛”的感覺。也就是說,你希望自己變成怎樣的異性,你就會喜歡上具有該特質的異性。你不希望自己變成的那種異性,你就不會喜歡。進一步的說,你不喜歡自己是怎樣,你就不喜歡對象是怎樣。
你會愛上某人,一定是那個女人或男人接近你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面對想變成異性的願望,有的人會自己局部扮演那個形象,扮演不到的部分則由另外一半去補足,有的則將此形象完全投射到伴侶的身上。
先不談我的外在性別和內在性別是否一致,但每一個人的內在,其實都包含著一個異性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既是男又是女。當外在世界的的某人符合自己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時,我們就會被對方所吸引,產生所謂“愛”的感覺。也就是說,你希望自己變成怎樣的異性,你就會喜歡上具有該特質的異性。你不希望自己變成的那種異性,你就不會喜歡。進一步的說,你不喜歡自己是怎樣,你就不喜歡對象是怎樣。
你會愛上某人,一定是那個女人或男人接近你內在的那個異性形象。面對想變成異性的願望,有的人會自己局部扮演那個形象,扮演不到的部分則由另外一半去補足,有的則將此形象完全投射到伴侶的身上。
舉例說,一個女孩子看上來很男性化,不代表她不喜歡男性,反而代表著她比一般的女性更加喜歡男性。正是由於她極想變成男性,唯現實中辦不到,因而才會透過男性化的打扮和行為,去局部建立內在的異性形象,並愛上非常男性化的男性,以補足還沒有得到的並且渴望擁有的男性特質。
所以,愛的對象,是一個自己想變成而又不能變成的人。說那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其實只是“揾來講”,並非事情的本質(死佬!!!! 都唔知點解會嫁比你,PDYDC樣樣齊,無樣好....)。最重要的,是對象的特質是否符合你內在的願望。
所以,愛的對象,是一個自己想變成而又不能變成的人。說那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其實只是“揾來講”,並非事情的本質(死佬!!!! 都唔知點解會嫁比你,PDYDC樣樣齊,無樣好....)。最重要的,是對象的特質是否符合你內在的願望。
基督教說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Genesis 1:27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並愛那形象和自己相似的人(不是愛人的優點)。可見,形象的配合和愛有密切關系,而且先有形象才出現愛的對象。由於人沒有能力去造一個符合自己形象的對象去愛,所以我們要從外在世界尋找這樣的一個人,以補足自己想擁有某種異性特質的願望。神愛自己的形象,才會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要不然按來“把鬼”?);人愛異性,其實亦是出於愛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形象。
愛,是一個密閉的黑盒,你能看到結果和變化(愛;不愛;以前愛,現在不愛;以前不愛,現在覺得越來越可愛...),但不能解釋導致結果的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機制源自內心而非理性,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講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又或是不愛一個人。
回歸正題(!!!!!),雖然你只能看到結果,不知道黑盒中發生的事,但從結果中你仍然可以推算出原因(基於“形象”和“愛”的關系)。我你不喜歡擁有XYZ性格的他(結果),那肯定是你不想自己變成一個擁有XYZ的異性,又或是你同時不喜歡擁有XYZ特質的自己;那些你不喜歡的,往往都是存在於你的內在,而又被否認,隱藏,或壓抑的部分。因此當有人把它表現出來,你就會覺得排斥。
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理性上的溝通和諒解當然重要,但愛不是理性的現象,而是內在願望是否被滿足的問題。所以,若要改善關系,首先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我接受XYZ的自己,我接受膽小的自己,我接受沒有情趣的自己),要不不但無法改善,還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和沖突。
你討厭沒有情趣的人,因為你不想沉悶;
你討厭他愛家人多於自己,因為你想自己是第一位;
你討厭他不能和你溝通,因為你只懂一種溝通語言...
這些都沒有問題,也不是錯;上帝也只選擇愛人而不愛貓,愛配合自己形象的東西(當然祂可以創造這東西)。除非你能創造你的對象,又或是認為需要並願意改變自己,否則,一個能夠配合你內在形象的人應該會更好。
愛,是一個密閉的黑盒,你能看到結果和變化(愛;不愛;以前愛,現在不愛;以前不愛,現在覺得越來越可愛...),但不能解釋導致結果的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機制源自內心而非理性,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講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又或是不愛一個人。
回歸正題(!!!!!),雖然你只能看到結果,不知道黑盒中發生的事,但從結果中你仍然可以推算出原因(基於“形象”和“愛”的關系)。我你不喜歡擁有XYZ性格的他(結果),那肯定是你不想自己變成一個擁有XYZ的異性,又或是你同時不喜歡擁有XYZ特質的自己;那些你不喜歡的,往往都是存在於你的內在,而又被否認,隱藏,或壓抑的部分。因此當有人把它表現出來,你就會覺得排斥。
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理性上的溝通和諒解當然重要,但愛不是理性的現象,而是內在願望是否被滿足的問題。所以,若要改善關系,首先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我接受XYZ的自己,我接受膽小的自己,我接受沒有情趣的自己),要不不但無法改善,還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和沖突。
你討厭沒有情趣的人,因為你不想沉悶;
你討厭他愛家人多於自己,因為你想自己是第一位;
你討厭他不能和你溝通,因為你只懂一種溝通語言...
這些都沒有問題,也不是錯;上帝也只選擇愛人而不愛貓,愛配合自己形象的東西(當然祂可以創造這東西)。除非你能創造你的對象,又或是認為需要並願意改變自己,否則,一個能夠配合你內在形象的人應該會更好。
後記:
性格的形成實在複雜,例外的情況也不少。剛才所舉的男性化女孩的例子,僅指一個性格本來與一般女性無異,只是潛意識比一般女性更希望變成男性的女孩。若此女孩天生性格比較中性,並非出於想變成異性的願望比較強烈,那她不一定會愛上一個很男性化的男性。反而,她可能會選擇一個比較中性和溫柔的男性(一位認識的朋友就是這種)。
同事說我是女仔,我想是因為我天生中性與及內在的異性形象也強烈的緣故。小時候“飛機大炮”和“煮飯仔”我都愛玩;家裡既滿地電線又有不少毛娃娃;文字比較男性化但日常的說話方式和語氣則截然不同。對於異性,特別男性化和特別女性化的都特別喜愛...
Anyway, 最難了解的還是自己!
IDEA #169 心的特性
下班,之前因感情問題引致換上思覺失調的朋友致電給我,說在週末的宿營中,能和早前喜歡的男孩像普通朋友一般的相處,再沒有那種奇奇怪怪的感覺,也再沒有那種很喜歡很喜歡的感覺。而她自己又開始問為什麼之前會如此喜歡這個人,明知不是適合自己的類型,明知對方已非單身,還是會喜歡到如此地步。
正如科學研究顯示,讓人產生"喜歡"的感覺的化學物質,最多只能持續釋放兩年,之後就得靠其他因素來維持。化學反應過後,重拾理性,得知自己真正的需要,學習過程就算結束,課本(i.e. 感覺)也就能夠丟掉。"沒有感覺",一方面是成長的證明(能夠成長,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亦是“在眼前的不是那個你要找的人”的暗示。
電話中打了個購物的比喻。早前因一時沖動,用一百塊買了一樣東西,買了以後心中總覺得浪費,硬用上一次後便將它打進冷宮。後來用三百多元買了另外一件用作解決相同問題,但設計好很多,堅固很多的東西,卻一點心痛的感覺也沒有,還感到物有所值。我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Quality,不是省錢。Double purchase,不但省不到錢,還“貼錢買難受”,即使只是區區一百元。
購物也好、愛情也好、人生也好、"問心"很重要。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的時候,心中不會有一絲猶疑。"十五十六",也就代表你不想做,那不是你真心需要的東西,應立刻放棄。不計減肥瘦身,肚子餓時進食,有誰會猶疑?如美國著名小提琴家Isaac Stern所說:"Do 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心,有高度的自知能力,每個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朋友從苦戀的經歷中,終體會到以為想要的,心中不一定真正需要,只是沒有對自己誠實,沒有好好聆聽心中的意願。此外,又發現以為必定要怎樣怎樣做的,原來用其他的方法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說到底,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既固執又具可塑性,只要是符合其價值觀的可能性,都容納得下。人生有無窮的可能性,無論你怎樣選擇,都總有其益處,亦總有其機會成本。できるかできないかを、やってみるまえに判断するのは自分の可能性を見縊ることだ。為すべきか為してならぬか、については別な処で考えてみたいが、ともかくここでは孔子と同じように、自分のことは「可もなく不可もなし」と思っていただきたい。在嘗試過以前就判斷可與不可只會埋沒自己的可能性。不要執著想“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凡事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也就能學懂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個所謂"正確"又或是"錯誤"的決定。
正如科學研究顯示,讓人產生"喜歡"的感覺的化學物質,最多只能持續釋放兩年,之後就得靠其他因素來維持。化學反應過後,重拾理性,得知自己真正的需要,學習過程就算結束,課本(i.e. 感覺)也就能夠丟掉。"沒有感覺",一方面是成長的證明(能夠成長,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亦是“在眼前的不是那個你要找的人”的暗示。
電話中打了個購物的比喻。早前因一時沖動,用一百塊買了一樣東西,買了以後心中總覺得浪費,硬用上一次後便將它打進冷宮。後來用三百多元買了另外一件用作解決相同問題,但設計好很多,堅固很多的東西,卻一點心痛的感覺也沒有,還感到物有所值。我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Quality,不是省錢。Double purchase,不但省不到錢,還“貼錢買難受”,即使只是區區一百元。
購物也好、愛情也好、人生也好、"問心"很重要。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的時候,心中不會有一絲猶疑。"十五十六",也就代表你不想做,那不是你真心需要的東西,應立刻放棄。不計減肥瘦身,肚子餓時進食,有誰會猶疑?如美國著名小提琴家Isaac Stern所說:"Do what your ears tell you to do,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to do"。心,有高度的自知能力,每個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朋友從苦戀的經歷中,終體會到以為想要的,心中不一定真正需要,只是沒有對自己誠實,沒有好好聆聽心中的意願。此外,又發現以為必定要怎樣怎樣做的,原來用其他的方法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說到底,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既固執又具可塑性,只要是符合其價值觀的可能性,都容納得下。人生有無窮的可能性,無論你怎樣選擇,都總有其益處,亦總有其機會成本。できるかできないかを、やってみるまえに判断するのは自分の可能性を見縊ることだ。為すべきか為してならぬか、については別な処で考えてみたいが、ともかくここでは孔子と同じように、自分のことは「可もなく不可もなし」と思っていただきたい。在嘗試過以前就判斷可與不可只會埋沒自己的可能性。不要執著想“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凡事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也就能學懂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個所謂"正確"又或是"錯誤"的決定。
懂得欣賞的人才會滿足快樂。
後記:還沒有時間問候玉蓮妹的感情事。但無論如何,只要心中覺得是對的,也就做吧。上帝給人最好的東西是"良心",which is 100% reliable,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FB) 高達10000000000小時。
2008年9月8日星期一
IDEA #168 集中現在才是快
周末會見相識一段時間的朋友。她從來都是個性急的人,早上回到公司便早餐也不吃地做做做,希望盡快完成工作,因為她知道完成了一件工作以後,還有十多件等著她去做。我說這樣不好,因為這樣想每天就只能有5分鐘的快樂,那就是完成工作准備離開的那一刻。有時當日的工作做不完,就連那點兒喜悅都會失去。
早前我買了一個計時器,每次工作都先會設定時間,如15分,30分,45分等。然後就在所設定的時間內將那件工作完成。計時器會於限時前5分鐘提醒時間快到,那時我便會家把勁完成最後的一點點。每次能於限時內完成,都會感到滿足。將工作細分,每次限時15分鐘,心中只想著那項工作,忘記其他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那一個小時便可以有四次快樂。
做自我評價的話,我會說我是個慢的人。慢,不是指手腳慢,而是一種保持平靜的心境。設定了時限,集中於現在,做好現在,bear only the next action in mind but not the next next action and the next next next action, 就能做到心境的平靜。也就是我所說的"慢"。
分享一個故事。從前一位大師帶著他的弟子上路。途中,弟子看到一位背著重物的老人家在不遠處的分叉路上,舉步為艱。於是弟子便離開老師去幫助那位老人家。但老師卻沒有讚賞他,因為從學生離開所應走的道路這項行為,顯示了他是如何不重視他當下需要做的事。人生就是由一個一個的"當下"所組成,對於一瞬間的輕視如果累積下去,也就會糟蹋整個人生。所以,我們不能不停想著未完成的事,又或是未發生的事,而浪費了那實實在在的"當下"。
過去幾年學習錄音,由於咪的靈敏度非常高,不能不一句錄上數十次,才能錄出好的效果。樂曲的旋律有如時間的流動,集中在樂曲的一點上,錄到最好,就有如將注意力集中於現在。學習去欣賞細微處的成功,就能養成心境的平靜。長笛是一件高度要求集中力和心理質素的樂器,心境煩躁的人一定不能學好,而且越快的樂曲,越要心情平和,才能夠好好控制身體。學習音樂,如果不能集中於一點,不能慢下來,永遠不能學好。
好的旋律,乃由無數演奏得好的樂句所組成;好的品牌是又一系列好的產品所組成。產品A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便力推產品B,然後產品C,以至沒有一個的質素是令人滿意,老問題不斷出現,最終只會貪快得慢。永遠做不出好東西,有要求的人會黯然離開,公司損失知識和人才,老板不會開心;買極都是爛產品,顧客不會開心。快是快,但沒有任何一個stakeholder是開心的,那做來"把鬼"?
集中於現在,慶祝一小點一小點的成功,然後往下一站進發,才是真正的快。走三步退兩步半,只是醉酒鬧事,不做也罷。
寫作時間:53分36秒
早前我買了一個計時器,每次工作都先會設定時間,如15分,30分,45分等。然後就在所設定的時間內將那件工作完成。計時器會於限時前5分鐘提醒時間快到,那時我便會家把勁完成最後的一點點。每次能於限時內完成,都會感到滿足。將工作細分,每次限時15分鐘,心中只想著那項工作,忘記其他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那一個小時便可以有四次快樂。
做自我評價的話,我會說我是個慢的人。慢,不是指手腳慢,而是一種保持平靜的心境。設定了時限,集中於現在,做好現在,bear only the next action in mind but not the next next action and the next next next action, 就能做到心境的平靜。也就是我所說的"慢"。
分享一個故事。從前一位大師帶著他的弟子上路。途中,弟子看到一位背著重物的老人家在不遠處的分叉路上,舉步為艱。於是弟子便離開老師去幫助那位老人家。但老師卻沒有讚賞他,因為從學生離開所應走的道路這項行為,顯示了他是如何不重視他當下需要做的事。人生就是由一個一個的"當下"所組成,對於一瞬間的輕視如果累積下去,也就會糟蹋整個人生。所以,我們不能不停想著未完成的事,又或是未發生的事,而浪費了那實實在在的"當下"。
過去幾年學習錄音,由於咪的靈敏度非常高,不能不一句錄上數十次,才能錄出好的效果。樂曲的旋律有如時間的流動,集中在樂曲的一點上,錄到最好,就有如將注意力集中於現在。學習去欣賞細微處的成功,就能養成心境的平靜。長笛是一件高度要求集中力和心理質素的樂器,心境煩躁的人一定不能學好,而且越快的樂曲,越要心情平和,才能夠好好控制身體。學習音樂,如果不能集中於一點,不能慢下來,永遠不能學好。
好的旋律,乃由無數演奏得好的樂句所組成;好的品牌是又一系列好的產品所組成。產品A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便力推產品B,然後產品C,以至沒有一個的質素是令人滿意,老問題不斷出現,最終只會貪快得慢。永遠做不出好東西,有要求的人會黯然離開,公司損失知識和人才,老板不會開心;買極都是爛產品,顧客不會開心。快是快,但沒有任何一個stakeholder是開心的,那做來"把鬼"?
集中於現在,慶祝一小點一小點的成功,然後往下一站進發,才是真正的快。走三步退兩步半,只是醉酒鬧事,不做也罷。
寫作時間:53分36秒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IDEA #167 快與慢
從這個月起,我會長期訂閱日經商業Associate雜誌。這是一本以工作方法作為主題的雜志,每兩星期出版一期,每期圍繞特定話題訪問公司主席或是員工,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在大中華地區以至歐美,我想都沒有另外一本主題相類似的雜誌。可見日本仔對事物的深入研究有多厲害。亦反映整個社會的質素,因為如果沒有對此感興趣的讀者,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一本雜誌。
今期的主題是工作效率。踏足社會工作以後,效率一直都是我最大的課題,基於思維模式和個人選擇,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做事"快"。一方面知道"快"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基於自我保護意識,總會對凡事都要"快"有所保留。
之前讀安田佳生的著作,他的看法是"快"這種哲學源於美國,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國家。由於無法販賣文化和內在,也就只好講求效率。所以他提倡日本的企業應該以文化作為賣點,才能與效率和便宜競爭。法國紅酒的價值,就正在於其“慢”和文化含蘊。
雜誌這期的主題雖然是效率,但卻不乏有關反效率的內容。日本Top Sales和田裕美指出“慢”雖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但同樣是一種經驗。所以即使是無謂又或是浪費的工作亦應該做。文章的最後一段說看多一些,知多一些,享受浪費,從各種浪費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就是在講求效率的時代中保持心力的竅門。
專題又訪問了資生堂(Shiseido)的市場推廣總監淺野矩美。淺野分享自己工作的流程,指出不能急上馬。每個推廣計劃他都用兩到三個禮拜的時間去構思和收集資訊,透過整理足夠的資訊去了解工作的本質(產品的特質,客戶的真正需求),只有當了解本質以後,才會組織工作團隊正式進行生產。他認為"浪費"在事前准備的時間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本質,作出完成度高的工作。所以,他可說是以事前浪費(成本低)來客服事後浪費(成本高)的問題。另一位廣告公司的總裁亦強調他的公司是以重視前階段的准備,來達成與競爭對手的產別化。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商界人士的看法,而是藥師寺的主持安田暎胤的說話。他說在佛教的思想中,不是講效率,Doing More With Less,而是以最大的努力去達成最少的成果,也就是Doing Less With More。該思想的邏輯在於現在是過去的"果",又同時是未來的"因"。現在用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好的"因"),將來便會結出大的果。成果,需要一點一點的累積,長期的成就產生自一小點一小點的努力。講求效率,不斷追求效率,等於在有限(時間)中,追求無限(效率理論上沒有上限),目標無限大,則達成目標時所伴隨的痛苦也就無限多,實在是"揾來搞"。一點一點慢慢做,慢慢累積,一樣能夠達成偉大的成果。
所以,效率不是絕對的真理。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快,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效率,而是應浪費則浪費,應慢則慢。人的設計本來就不是以效率作為首要考慮(因此才會產生各種都市病)。放慢腳步,享受過程,遲些達成成果又有什麼問題?天生快的也就以快為賣點,天生浪慢的,也就以質素和耐力作為賣點。正如安田佳生所言,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進行競爭才是上策。
今期的主題是工作效率。踏足社會工作以後,效率一直都是我最大的課題,基於思維模式和個人選擇,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做事"快"。一方面知道"快"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基於自我保護意識,總會對凡事都要"快"有所保留。
之前讀安田佳生的著作,他的看法是"快"這種哲學源於美國,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國家。由於無法販賣文化和內在,也就只好講求效率。所以他提倡日本的企業應該以文化作為賣點,才能與效率和便宜競爭。法國紅酒的價值,就正在於其“慢”和文化含蘊。
雜誌這期的主題雖然是效率,但卻不乏有關反效率的內容。日本Top Sales和田裕美指出“慢”雖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但同樣是一種經驗。所以即使是無謂又或是浪費的工作亦應該做。文章的最後一段說看多一些,知多一些,享受浪費,從各種浪費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就是在講求效率的時代中保持心力的竅門。
專題又訪問了資生堂(Shiseido)的市場推廣總監淺野矩美。淺野分享自己工作的流程,指出不能急上馬。每個推廣計劃他都用兩到三個禮拜的時間去構思和收集資訊,透過整理足夠的資訊去了解工作的本質(產品的特質,客戶的真正需求),只有當了解本質以後,才會組織工作團隊正式進行生產。他認為"浪費"在事前准備的時間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本質,作出完成度高的工作。所以,他可說是以事前浪費(成本低)來客服事後浪費(成本高)的問題。另一位廣告公司的總裁亦強調他的公司是以重視前階段的准備,來達成與競爭對手的產別化。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商界人士的看法,而是藥師寺的主持安田暎胤的說話。他說在佛教的思想中,不是講效率,Doing More With Less,而是以最大的努力去達成最少的成果,也就是Doing Less With More。該思想的邏輯在於現在是過去的"果",又同時是未來的"因"。現在用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好的"因"),將來便會結出大的果。成果,需要一點一點的累積,長期的成就產生自一小點一小點的努力。講求效率,不斷追求效率,等於在有限(時間)中,追求無限(效率理論上沒有上限),目標無限大,則達成目標時所伴隨的痛苦也就無限多,實在是"揾來搞"。一點一點慢慢做,慢慢累積,一樣能夠達成偉大的成果。
所以,效率不是絕對的真理。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快,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效率,而是應浪費則浪費,應慢則慢。人的設計本來就不是以效率作為首要考慮(因此才會產生各種都市病)。放慢腳步,享受過程,遲些達成成果又有什麼問題?天生快的也就以快為賣點,天生浪慢的,也就以質素和耐力作為賣點。正如安田佳生所言,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進行競爭才是上策。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IDEA #166 想不通的可以問
今年二月起,一直思考以下的問題:
到底想好再做還是先做了再想比較好?如果兩種都可以,應該哪個時候用哪種方式?
理論上,兩種做事方式都有其好處。前者能減少無謂的兜轉,集中火力;後者則能令事情盡快上馬,把握機會,不讓等待和躊躇浪費時間...
發現日本日經商業出版社(Nikkei BP社)網站有一個向和民居酒屋老總渡邊美樹發問的地方,感人!連忙寫下了以上的問題,希望能被抽中,聽聽CEO的意見。
後記:給我公司CEO的話,就一定是先做了再想。下星期初就要推出的新產品今天才提出結構改動,programming要改,product pamphlet的內容和排版要改,manual要改, training要改... deadline不能改。對還是不對?是真正的有效率,還是只是以犧牲質素換來的快捷?我實在搞不清楚,希望得高人指點。
到底想好再做還是先做了再想比較好?如果兩種都可以,應該哪個時候用哪種方式?
理論上,兩種做事方式都有其好處。前者能減少無謂的兜轉,集中火力;後者則能令事情盡快上馬,把握機會,不讓等待和躊躇浪費時間...
發現日本日經商業出版社(Nikkei BP社)網站有一個向和民居酒屋老總渡邊美樹發問的地方,感人!連忙寫下了以上的問題,希望能被抽中,聽聽CEO的意見。
後記:給我公司CEO的話,就一定是先做了再想。下星期初就要推出的新產品今天才提出結構改動,programming要改,product pamphlet的內容和排版要改,manual要改, training要改... deadline不能改。對還是不對?是真正的有效率,還是只是以犧牲質素換來的快捷?我實在搞不清楚,希望得高人指點。
IDEA #165 打倒昨日的自己
昨天寫到聖經沒有說要懂得愛自己才會懂得愛人。感謝朋友的意見,現加以修正:原來聖經有提及過,只是沒有很明確地說愛自己和愛別人的先後次序,但明確說明了“愛別人”的含義,與及“愛人”和“愛自己”在本質上的相同。
Romans 12:15
Rejoice with those who rejoice; mourn with those who mourn.
喜ぶ人々と共に喜び、泣く人々と共に泣
Matthew 19:19
Honour thy father and thy mother and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あなたの父と母を敬いなさい。そして、あなたは隣人を自分自身のように愛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Galatians 5:14
For the whole law is summarized in a single statement: "You must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それ律法の全體は『おのれの如くなんぢの隣を愛すべし』との一言にて全うせらるるなり。
James 2:8
If ye fulfill the royal law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ye do well.
汝等もし聖書にある『おのれの如く汝の隣を愛すべし』との尊き律法を全うせば、 その爲すところ善し。
Romans 12:15
Rejoice with those who rejoice; mourn with those who mourn.
喜ぶ人々と共に喜び、泣く人々と共に泣
Matthew 19:19
Honour thy father and thy mother and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あなたの父と母を敬いなさい。そして、あなたは隣人を自分自身のように愛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Galatians 5:14
For the whole law is summarized in a single statement: "You must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それ律法の全體は『おのれの如くなんぢの隣を愛すべし』との一言にて全うせらるるなり。
James 2:8
If ye fulfill the royal law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 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ye do well.
汝等もし聖書にある『おのれの如く汝の隣を愛すべし』との尊き律法を全うせば、 その爲すところ善し。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IDEA #164 愛別人等於愛自己
常聽說要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懂得愛人,但當中的邏輯我一直都搞不清楚,愛自己和愛別人的關聯到底在何處?
今天讀石井裕之(日本心理治療師)的ダメな自分を救う本(逞救糟糕的自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解答。
聖經教導人要愛別人,包括自己的敵人。但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說,就是愛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愛其他的人。
今天讀石井裕之(日本心理治療師)的ダメな自分を救う本(逞救糟糕的自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解答。
所謂的愛別人,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以他人的喜樂為喜樂,以他人的苦痛為苦痛,這就是愛一個人的定義吧?也就是說兩者融為一體。
你無法愛自己,甚至是討厭自己。單是這樣的你始終還是會愛上某人,經過一段時間後,你總會與某人結為一體。
請好好的想一想。
無法愛自己的你,如何會愛上與自己融為一體(譯注:也就是另一個自己)的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你討厭自己,那應該也不會喜歡與自己融為一體的人。結過產生了與所愛的人越是親密,越是無法相愛的矛盾情況。
聖經教導人要愛別人,包括自己的敵人。但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說,就是愛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愛其他的人。
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IDEA #163 終極銷售
數十年前有一位中學生決心要當一名企業家,於是他決定在聖誕期間學賣聖誕樹。他從父親處借了一百多美元的資本,並到批發商處購來了一批聖誕樹,又邀請家人為他製作宣傳用的標語牌。整個銷售過程都算順利,但就是不明白為甚麼有的想買樹的人只會拿起聖誕樹看一看,然後便放下離開,從不購買。
他將事情告訴父親,父親回答說那一點也不出奇,因為他們太窮,即使想買也買不起,而父親亦同樣試過走過餅店門口沒有錢買曲奇的滋味。父親提議說:
"Mark, when you see the next person you believe is truly in the can't-afford-it category, who would love to buy a tree from you but just doesn't have the money, invite them to take a tree home and suggest they pay you when they can. Just write down your name and phone number on a sheet of paper and tell them you know they just forgot their wallet and that they'll be good for it."
最後,小孩子跟著父親說的那樣去主動借貸。他送出了十顆聖誕樹,有六位"顧客"最後都有償還欠他的金錢,最遲的那位也在三月十七日付回欠款。後來,小孩子的父親過身,一位曾買霸王聖誕樹的顧客便聘請這位小孩子在自己的鞋店賣鞋,以感謝他在自己潦倒時的槺概。
這位小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CEO(http://www.msco.com/)。
終極的銷售原來很簡單,就是先不計較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別人欠你一個不可不還的人情債。任何的銷售技巧都不及一個真誠的心。心是商業社會中最缺乏因而最有市場的東西。
他將事情告訴父親,父親回答說那一點也不出奇,因為他們太窮,即使想買也買不起,而父親亦同樣試過走過餅店門口沒有錢買曲奇的滋味。父親提議說:
"Mark, when you see the next person you believe is truly in the can't-afford-it category, who would love to buy a tree from you but just doesn't have the money, invite them to take a tree home and suggest they pay you when they can. Just write down your name and phone number on a sheet of paper and tell them you know they just forgot their wallet and that they'll be good for it."
最後,小孩子跟著父親說的那樣去主動借貸。他送出了十顆聖誕樹,有六位"顧客"最後都有償還欠他的金錢,最遲的那位也在三月十七日付回欠款。後來,小孩子的父親過身,一位曾買霸王聖誕樹的顧客便聘請這位小孩子在自己的鞋店賣鞋,以感謝他在自己潦倒時的槺概。
這位小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CEO(http://www.msco.com/)。
終極的銷售原來很簡單,就是先不計較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讓別人欠你一個不可不還的人情債。任何的銷售技巧都不及一個真誠的心。心是商業社會中最缺乏因而最有市場的東西。